(1) 伦敦纵贯轨道:与地区发展战略协同、多种融资工具并用。
作为世界第五大城市经济体,伦敦的人口依然迅速增长,预计2015~2025年公共交通出行量将增长35%。2009年,英国伦敦开始建设纵贯线轨道交通一期( 伊丽莎白线),这是欧洲最大的城市轨道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图2)。
在纵贯铁路策划期间,就高度重视与大伦敦规划的衔接。采用3V框架确定公共交通站点周围地区的经济机会,并通过节点、地点和市场潜在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优化它们。它为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量化指标,以便更好地理解城市的经济前景、土地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城市质量和市场活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是通过加强枢纽连接度来增加节点价值。为伦敦增加10%的铁路运力,减少进出伦敦的旅行时间,加强与主要金融中心( 希思罗机场、伦敦西区、伦敦金融城和金丝雀码头) 的联系,从而支撑伦敦成为一个世界城市,并在伦敦主要商业区45分钟通勤距离内新增150万人口。二是通过场所创造和公共领域再开发来增加场所价值。纵贯铁路的公共空间方案旨在使车站外的区域有效地发挥交通枢纽的职能,让人们顺利通过自行车、步行、公交车或出租车进入下一阶段的行程,并成为一个有吸引力、令人愉快的公共空间。车站区域的设计也旨在保持当地的特色、多样性,给当地社区和潜在投资者带来信心。三是提升关键位置市场的潜在价值。把伦敦市中心的新兴中心与主要的老牌中心连接起来,通过提高可达性,缩短通行时间,并使沿线的雇主更好地进入一个更大、技能更高的劳动力市场,从而使沿线车站周围的地区得以重建,吸引新的私营部门发展,并增加十字火车站附近的就业密度。跨泰晤士河门户可创造超过10万个额外就业机会(图3)。
在投融资安排方面,总计约150亿英镑的投资,通过多元融资工具,由中央政府、国有铁路网络公司、地方政府、市场开发主体共同承担,并采用专项商业收费、社区基础设施收费等财税手段。
(2) 旧金山跨湾运输中心低碳可持续开发。
2008年,加州政府发布《加州可持续社区与气候保护法》〔参议院375 法案(SB375)〕,要求18个都市地区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社区战略,提出实现人均温室气体排放2035 年比2005 年下降7%的目标。大都会交通委员会和政府协会(ABAG) 共同主导,并与旧金山湾区的其他两个区域政府机构,即湾区空气质量管理区(BAAQMD) 及海湾保护和发展委员会(BCDC),于2013年共同启动《Plan Bay Area 2040》区域战略修编,围绕人均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从经济、环境与生活质量三方面提出区域发展目标,划定优先发展区域和优先保护区域,提出具体的交通行动计划等。
作为旧金山湾区区域公共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湾运输中心项目为实现替代公共交通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仅市区铁路扩建一项,预计每年就可减少3.6 万吨CO?的排放,整个高铁系统将在2030年建成每年再减少340万吨的排放。
运输中心包括2大类、8个子项目,投资额超过60亿美元:一类围绕“Transbay Transit Center”展开,分两期工程6个子项目,一期已于2018年竣工;另一类围绕枢纽周边开发展开,包括16.2hm2的片区更新,以及Folsom Street 改造提升。整个枢纽集中了“地下火车站”“TOD”“LEED 绿建”“高架公园”“老城更新”“站城一体化”“可步行性”等一系列理念(图4)。
跨湾枢纽获得绿色建筑LEED金级认证,除了以公交为导向的建设模式发挥作用外,该项目的具体设计还纳入了地热、中水回用等资源节约设计。项目重新设计了公交坡道,新线路更加集约合理,集中的桥下空间做成与停车空间相结合的绿化公园;同时,营造出2.2万平方米的屋顶 “城市公园”地标,采用本土植物绿化,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升空气质量,更成为周边工作与居住市民交往、休憩的高品质场所,成为地区整体有机更新的焦点和触媒(图5)。
(3)广州地铁对绿色金融支撑的探索。
自2011 年起,广州地铁借助自身AAA高信用评级大力开拓直接债务融资渠道。2011~2014年共获批直接债务融资工具额度480亿元,发行综合成本最低达到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下浮近25%,有效分散了融资风险,并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成本。2015 年以来,广州地铁的融资模式进入“市区共建+多元化融资+土地综合开发融资”阶段。广州先后出台了多项支持轨道交通建设主体积极参与沿线土地综合开发的政策,构建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储备收益和物业综合开发收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的机制。在此期间,广州地铁持续探索融资新工具,曾经发行境外美元债( 综合融资成本低至同期贷款基准下浮40%以上)、实施跨境贷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持续降低融资成本 ;发行可续期债、引入低成本(年融资利率仅为1.2% ) 股权基金。
2018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300亿元。其中,公开发行部分(“品种一”债券)130亿元,期限可长达10年,所筹资金78亿元用于轨道交通工程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52亿元用于补充运营资金。同期,通过绿色企业认证的创新方式,两支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获批,注册金额均为50亿元,将分别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及深圳交易所发行交易。广州创下了绿色发行主体、绿色资金用途、绿色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票据项目和以轨道交通客票收入作为基础资产的多项第一。
(二)面向绿色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模式总体框架
综上所述,要构建绿色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模式,应当遵循以下三方面的原则:一是坚持整体与系统原则。统筹城市空间布局和线网支撑,统筹规划、投融资安排和综合开发,不断提高轨道线网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生长性。二是坚持效率与均衡原则。提高城乡建设的资源、能源和生态效率,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均衡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三是坚持公平与包容原则。促进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基于以上原则,笔者尝试提出以下总体框架(图6)。
(1) 在线网层面,要全面体现城市绿色发展转型的方向,促进城市空间和轨道线网的精明增长。
一是适应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建设管理新举措的要求,以自然资源的集约紧凑利用为前提,抓住高质量经济发展支撑和更高品质的居住就业通勤服务两条主线,做好统筹规划;问题导向和线网引导建设并重,做好空间安排和建设时序匹配,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浪费与投融资风险。二是深化对城市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并结合新技术手段,更精细化预测客流分布特征,做好制式、换乘、接驳等协同安排,提升服务水平,促进精细化、品质化、高效化的出行体验。
(2) 在线路和站点层面,要以人本、智慧为导向,提升沿线开发绩效。
一是要形成功能均衡的发展走廊,在综合开发构建新产业、新居住空间的同时,重视支撑城市有机更新和功能活化;二是加强互联互通和可达性集成管控,更多探索与绿色智慧技术、新经济业态契合的空间营造模式,提出轨道上未来城市的中国解决方案;三是结合住房供应策略研究,提升站点周边居住空间的生活服务综合配套,创新符合人本需求的住宅(含新建和老旧小区改造)、邻里综合服务中心、自行车道系统、公园、健康步径等设施的协同有序布局,形成绿色邻里、完整社区。
(3) 在建设资金筹措支撑方面,要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系统科学组合投融资工具。
理顺公益性产品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把握绿色金融的优势和机遇,积极开展可持续价值回馈的体制机制创新,运用新技术手段对投融资能力、价值回馈时机、多种投融资模式协同等进行动态智能化分析,为更准确地确定线网规模和资金筹措总体安排提供决策支撑,避免过度融资的系统性投融资风险,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可持续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