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中国城市规划网
内容解读:4月1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TOP2【城市聚焦】快递电动三轮车国标征求意见 两大焦点待解来自:城市建设
内容解读:“最高时速不大于15公里,整车质量小于200公斤,且一次充电后,续航里程不小于60公里。”近日,国家邮政管理局发布《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技术要求》,其中有关快递车辆的规定引起了对两大焦点问题的关注。
来自:中国城市中心
内容解读:“虽然人口多并不一定表示会强大,但人口急剧萎缩则一定预示着衰亡。”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这种人口优势却在过去的政策作用下慢慢消失,虽然放开“二胎”,但高昂的生活成本仍让政策难以落地,未来,中华文明是否会因为无法逆转人口减少趋势而慢慢走向衰落呢?
来自: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内容解读:盲目撤并村庄,片面理解城镇化、盲目对农居进行改造,忽视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各地现行的“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许多因采用“工业文明”思路进行规划与建设的问题,对此住建部前副部长仇保兴指出,要通过转变思路与方法来进行生态文明时代的村镇规划与建设。
来自:乡愁经济
内容解读:“城中村”是当前城市升级中的独特历史遗留问题,背后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常常使得问题难以解决;乡愁经济研究室研究员刘昭吟由此提出一个通过道路建设的强制手段、奖励改造的引导手段以及持有成本的制度手段来打破僵局的松动策略,以期改善城中村的环境,推进对多方有利的大同社会。
TOP3贺雪峰:中国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文化纵横来自:文化纵横
内容解读:中等收入陷阱到底有没有?去年4月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清华的演讲中称“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只有50%”,而后演讲引起了社会对中国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广泛关注与争论。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贺雪峰在本文中就“中国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发表看法。
来自:市政厅
内容解读:围墙本质就是“降低公共服务供给成本的工具”。厦门大学赵燕菁教授认为,“围墙规则”可以推广到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围墙,只要公共服务存在落差的地方,就一定能够找到“围墙”;而当下要拆除围墙的最好办法,就是消灭围墙产生的原因——差异化的公共服务供给。
来自:中国城市中心
内容解读:为什么一直在提倡“公共交通优先”却仍然是“小汽车的天下”?这或许需要反问一下,公共交通“门到门”出行真的高效吗?如果公共交通“门到门”的出行效率不高,那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而造成这些问题的症结又是什么?
TOP2城市案例|自治与协商:台湾夜市怎么处理商户扰民问题 来自:市政厅
内容解读:一方面,我们希望居住地有宁静、卫生、环保、安全教育的生活,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要方便、快速、分红和有钱的生活,,那么问题是,这两者可以兼得吗?纯居住与住商混合究竟何者更优?来看看台湾的夜市是如何追求经济发展,又同时要求生活品质的。
来自:新土地规划人
内容解读:集中还是分散?关于城市的形态问题一直是学界所探讨的;而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减少,节约集约利用城市土地日渐得到重视,“紧凑城市”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便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体现过去旧式“分散论”和“集中论”的一种折中立场。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版权,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作者和来源,转载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邮箱2308330046@qq.com。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回复“067”,查看“城市形态迷思,用空间分析说话”回复“070”,查看“制度与转型——广州开发区三代园区演化评述”回复“071”,查看“哪里是珠三角就业增长最快的地方?”回复“075”,查看“城中村改造 = 市民化?广州猎德安置房社区的村民市民化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