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川藏茶马古道的起始地,依托浓郁的藏茶文化底蕴与娴熟的藏茶种植加工技术,多营镇将建设为中国首个以藏茶为主题,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藏茶生态种植、科学加工、现代销售、创意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中国藏茶小镇”。
1、概况
多营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交通便捷,距成雅高速公路出口仅200 米,国道318 线(川藏公路)穿镇而过,是内地入藏的门户。
多营是“黑茶鼻祖”藏茶的发源地和千年川藏茶马古道的起始地,也是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国道318 线和川西黄金旅游环线入藏的第一驿站。
主导产业为藏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旅游),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省级重点镇、中心镇等荣誉称号。
镇域面积28.70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6520人。2016年,镇GDP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0万元。
2、特点
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培育了西康藏茶集团和友谊茶叶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形成了以茶叶种植、加工、茶文化旅游等为主体的整套特色产业链,实现了藏茶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雅安茶厂、吉祥茶业、兄弟友谊等7家企业联合组建成立西康藏茶集团,形成“1+N”企业联盟。2016年联盟内企业藏茶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12.5亿元。
近年实施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项目—— 藏茶村,成为中国藏茶文化创意研发产业基地和全国唯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藏茶产业综合体。
通过“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全区19个乡镇和周边3个区县建立了50余个优质茶叶鲜叶基地。定期开展茶叶种植、藏茶加工等技能培训,指导茶农、茶企按标准组织生产。
2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土地利用:2015至2017年,新增建设用地共13.59公顷,用于“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项目——“藏茶村”建设项目,形成集旅游、休闲、生产、体验、参观、购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集散地。
项目建设:通过政府投资建设方式,多营镇实施了下坝村新村聚居点灾后重建工程、大深村美丽新村、多营西入口风貌改造、多营街区风貌改造等环境改善项目。保障了城乡居民的住房需求,大力改善了城乡风貌环境,提升了城镇品质。
主要成效:镇区局部地段完成建筑风貌改造,建筑外观风貌以旧西康省时期建筑风貌为主;实施国道318沿线风貌改造工程,全镇城乡面貌不断提升。
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观光休闲农家庄园,形成了农家休闲旅游新线路,有效实现全域旅游发展,镇村空间有机串联。
3
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多营通过文旅融合,积极拓展业态,先后举办“藏茶节”、“打茶节”等大型特色旅游活动;开展茶祭、茶创、茶食、茶研、茶作、茶斗、茶展一系列文化传承内容。
2017年6月,“首届中国藏茶文化发展论坛”在藏茶村举行,标志着校企合作的起点,凝聚了全国各地的藏茶文化研究力量,以学术研究助推藏茶文化产业,为藏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4
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全覆盖。通村道路全硬化,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覆盖全镇;城镇建有自来水厂、医院、学校、派出所等健全的服务设施体系。
商贸配套突出藏茶产业。建设藏茶文化特色街区,重点培育发展楼宇民宿、私房菜、手工作坊、艺术家工作室等新兴业态;建成全国首家藏茶交易中心——中国藏茶(茶叶)交易中心、雨城区旅游特色产品交易市场;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要素配套藏茶村旅游服务设施。
藏茶产业与教育有机融合。在多营世界茶园旁建设多功能书屋,构建多营乃至雅安青少年活动阵地和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主题教育基地,是多营城镇品牌的对外展现,充分彰显多营“文化之城”的魅力。
3、体制机制探索
规划建设管理创新:市局下放多营镇规划管理权限,发挥雨城区在重点镇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中的能动性。
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多营政务中心,实现一体化办公;推广“众筹扶贫”扶贫新模式;采用“三治一化”治理新模式,创新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管理制度,实现网格化管理,高效社区便民服务,提高民众满意度。
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坚持“政府搭台、社会参与、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运作机制,全力打造中国藏茶城;立足生态旅游,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积极招商引资,吸引大企业入驻;深入发展互联网+茶的模式,将“茶+N”与脱贫致富有机融合。
镇村融合创新:积极引导农户利用土地入股,实现多渠道创收。
4、发展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是建设以藏茶为主题的集藏茶种植加工与文化创意旅游为一体中国首座“中国藏茶小镇”。
5、近期工作
1
加快多营“中国藏茶小镇”的建设步伐,加大与藏区联系,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行招商引资,借助“茶创空间”的平台,邀请知名艺术工作室和著名文化艺人到多营发展。
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辐射带动藏茶村周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相邻村落特色景观,拓展休闲庄园群落线路。
积极应对产业转移压力,做好产业布局调整,完成城镇功能的完美转型升级。
加大多营基础设施投入,接通多营和城市污水管网,保护青衣江水源。
5
做好多营至对岩川滇物流园区渡改桥工程,连接青衣江南北两岸,大幅度提升多营区位优势。
关注我们
依托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致力于与建设领域的实践成果和最新学术信息分享,促进相关学术交流。行业优秀期刊《小城镇建设》是学委会的会刊。优秀案例和信息分享请发邮件:town@planning.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