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分析
发展思路不清——农业已进入4.0时代,“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观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慢;具有“小而全”生产方式特征;农业处于弱质产业地位。
资源环境制约——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加重。
生产结构失衡——农业区域布局与资源禀赋不尽匹配;全市中低产田面积依然较大;粮经饲结构不合理,部分农产品库存增加与外调增加并存;种养业结合不紧、循环不畅,地力下降与养殖业粪污未能有效利用并存;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存在脱节,农业全产业链还未形成。
质量效益不高——农业生产成本正处在“上升通道”,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已不同程度低于国内,在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下,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趋势明显,“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突出。
(2)转型特征
农业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逐渐降低,衡量产业兴旺的指标将由农产品比重的提升逐步表现为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农业产业基础性作用会进一步加强。
农业产业边界渐趋模糊,“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将更加明显。
农业产业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条件。
农村地域的产业类型更加多样化,新兴产业类型增加。
集体经济组织或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将成为未来农业产业的基本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