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机构改革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创新提出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这对于侧重城市建设的传统空间规划转型提出全新挑战。
从“城市双修”规划到 “全市域、全要素、全流程”生态修复长效机制构建转变。2015年三亚市在“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引领下,首次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规划,是国内较早开展系统生态修复规划的典范,将城区生态系统中“山、河、海”生态基础设施修复作为重点,针对城市病提出修复措施,但“城市双修”规划专注城区,缺乏对全域层面的精准传导。广东省在最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全省域,将生态修复重大重点工程项目库、面向各地级市的规划传导纳入规划,加强对生态修复实施层面的指引。浙江省全面建立了生态修复“规划编制与制度建设-项目监管-行动计划”的全流程管控的长效机制,为全国生态修复规划工作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新一轮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不是传统各类自然要素专项规划内容的简单叠加,而应在全域生态安全格局下建立系统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的支撑体系,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与方法的集成创新,建立面向精准实施的生态修复项目库与综合监测监管数据平台,研究生态修复标准与政策、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补偿机制、多部门多主体协同共治机制、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保障本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长效实施,全面提升城乡生态治理水平。基于陆海统筹总体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全域“海、水、林、矿山、土壤”全要素系统生态修复布局思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受到城镇生产生活建设空间的侵蚀,青岛全域生态要素破碎化明显。湿地、耕地、草地生态斑块平均面积逐年减小,生态空间受到严重侵蚀。崂山、大泽山等重要生态区域受建设用地侵占,林地斑块破碎化。受到交通割裂、闸坝阻断等,山水生态廊道通畅性下降,主要河流断流现象明显。填海项目破坏生态岸线,滨海自然岸线比例不断下降,海域生态敏感区域内仍存在围海养殖。生态廊道与栖息地的破坏、外来物种进一步影响生物迁徙、生物多样性。
基于卫星遥感的1980-2013年青岛三生空间的变化情况分析(大数据中心提供)
卫星遥感envi、fragstats解译的2000-2019年青岛生态基础设施变化情况分析
通过卫星遥感解译数据,2000年至2019年近20年的城乡建设导致青岛市城市植被覆盖度降低接近20%。
卫星遥感envi、fragstats解译的2000-2019年青岛市植被覆盖度分析
区别于生态保护规划注重“大格局”的特点,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更注重针对生态空间的破碎化,识别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廊道受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多呈现点状分布特征。通过生态系统的关联性,以点带面实现生态系统性恢复。依托青岛生态本底特点与现状生态格局存在问题,基于“全域陆海统筹、系统协同修复”理念,青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将构建全域“海、水、林、矿山、土壤” 全要素生态基础设施系统修复布局思路,以实现提升国土空间生态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与多样生物栖息地的综合目标。
综合识别青岛生态受损空间,建立面向精准实施与监测的“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区域+修复廊道岸线+修复斑块”生态修复项目数据库。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解译、双评价结果、三调数据、省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信息公开数据、各部门专业调研报告等调研数据与分析方法,对青岛“海、水、林、矿山、土壤”生态受损空间图斑进行识别筛查。结合自然资源要素专业管理部门的重点生态修复与整治行动计划、专项规划,综合确定生态修复管控的重点区域(含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与重大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数据库系统,作为下一阶段进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与监测的重要依据。
对青岛国土空间现状生态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估,采用“截、净、调、养、测”统筹化综合修复治理法,根据“海、水、林、矿山、土壤”生态基础设施具体问题特征、治理目标与阶段,采用差异化、针对性的分类生态修复措施。搭建多部门多主体协同共治机制,加强区县规划上下协同传导。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涉及要素多,各类资源调查与已编专项规划庞杂,生态修复专业技术性强,机构改革后需通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市水务管理局及各区市相关部门协同进行规划编制、监管、项目管理。将各区县生态修复规划目标、重点项目及规划指引向“七区三市”进行精准传导,作为区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依据,以实现全域生态空间的协同治理与修复。组建规划、海洋、林业、水环境、土壤修复、地质各领域的咨询专家库及规划咨询团队,利用新媒体搭建生态修复公众参与平台,保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科学性、可实施性。
目前,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生态修复专题项目组正在进行生态修复专题的研究框架、技术方法、生态修复项目空间数据整理与入库等基础工程技术研究工作。下一步将深入开展国土空间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修复重大问题和技术标准、生态修复项目监管系统、实施保障政策等研究。探索生态修复系统规划到重大生态修复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监测的全过程管理管控路径,为提高青岛城乡生态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感谢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宋军理事长对本文的悉心指导!
感谢张雨佳、张志敏、郭晓林、杨彤彤对本文提供的支持!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崔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