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章热点关注:国土空间,数字治理中介绍了值得关注的五个行业方向,在确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编制方法和编制流程之后,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常态化工作,接下来重点关注的就是规划如何实施,如何管理。
就目前而言,虽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确立后,规划编制在加速推进,但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规划实施管理与创新,几乎是同步并行推进中的。并且其层级也是不断深入,不断去发现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矛盾,通过各种方式,包括信息化手段去赋能解决。在这当中,地方经验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改革期发出声音,交出符合机构改革要求的答卷,是大量规划行业者目前在做的工作。
本次机构改革,从多规合一开始,到各个机构的管理职能交叉,规划人面对纷繁复杂的业务需求与管理流程,正在不断努力梳理出符合实际工作的管理经验,并通过信息化赋能这种变化。时至今日,规划行业真正从原先单一的关注规划设计,走向了关注完整的规划体系,覆盖了规划体系的四个基本方面,即:规划法规、规划行政、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若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规划体系评述,唐子来 吴志强,规划师1998年 第3期)。
自然资源一体化
机构改革以来,随着自然资源部的职能确立,其业务范畴较机构改革前大大拓展,自然资源一体化,实际就是各部门在实施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如何把横向与纵向的业务统筹考虑,形成完善的一体化业务体系,并借助信息化最大限度的提升效率。自然资源业务特征如下:自然资源的业务是“互联网+”的关注民生服务的业务,是“山水林田湖草海”生命共同体的业务,是“编征批审供建验登服”的全生命周期业务。
业务的一体化融合需要梳理自然资源的全局业务体系、划分事权、打通业务事项之间的关系、开展业务标准化以及优化业务流程等工作,深度融合规划、土地、矿产、测绘、海洋等业务,建立健全从源头保护、开发利用到末端修复治理的“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体系,打通外部服务与内部政务,形成有机融合、互相贯通、前后一体的自然资源管理业务体系,推进机构改革后的业务整合与优化。(以上来自:以“疫”为镜,自然资源一体化的若干思考系列文章)
在即将举行的:2020第十四届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化实务论坛上,对于自然资源一体化有两个分会场,涉及了顶层设计、流程自动化、数据价值挖掘、智慧政务、多维度监督等内容,同时也有地方经验的分享,包括云南省“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广州市政务融合、济南政务调度、厦门政务服务与综合监管等,对此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
分会场:自然资源一体化建设实践
自然资源一体化建设实践
齐喜盅,上海数慧业务智能总经理
深度融合的规划和自然资源业务协同模型
蒋益娟,上海数慧业务智能产品副总
三级联动的“多审合一、多证合一”云南改革实践
唐永红,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
广州市自然资源一体化融合之路与改革创新
时新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自动化中心电子政务部部长
源自“两山”理念的安吉自然资源一体化
王爱爱,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科副科长
机构改革整合,政务调度先行——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政务调度实践
耿瑞芬,济南市城市规划咨询服务中心系统开发部部长
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体系下的一体化和综合监管
郑钧,厦门市规划数字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基于中台架构的自然资源一体化关键技术能力
杜秀清,上海数慧业务智能副总架构师
分会场:自然资源一体化创新能力
总体设计,技术架构,移动优先,数据治理,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工程交付
规划实施管理
自然资源一体化的业务梳理以及信息化,构成了逻辑清晰条块分明的管理框架,但在实际的规划管理中,我们还有很多重点问题亟需突破,正如前文所提,整个空间规划体系的优化、用途管制、边界管理,都在同步进行。我们在规划管理中遇到了很多新问题,迫使我们去思考和应对。在本次信息化实务论坛中,有两个分论坛,分别关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边界管理”,以及“规划实施:寻找管制与创新的平衡”,其内容主要涉及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后,用途管制、实施管理、开发许可、分类管控、增长边界、生态红线评估调整、开发适宜性评价、制度路径等内容。具体如下:
分会场:规划实施,寻找管制与创新的平衡
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行业发展路在何方
邹兵,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
用途管制的制度成本
何明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注册规划师、《城市规划》特约审稿专家
项目配建设施的底线管控——规划实施案例剖析
涂志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鼓楼分局局长
基于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探索
袁弘,博士后、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副研究员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实施发展
史文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委员会副秘书长、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
平衡之困与规划响应
王伟,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管理系副教授、系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委员、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规划理想与实施困境——关于未来城市的思考
王鹏,教授级高工、注册城市规划师、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北大)智慧城市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可持续住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慧城市高级顾问
日本城市规划区域管理中的开发许可
沈振江,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金泽大学教授、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讲座教授、空间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会(SPSD)发起人、指导委员会主任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边界管理
分区分类管控生态环境空间,助力可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
史江红,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致新书院院长;郭伟,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城市增长边界:模拟、评价与研究展望
龙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北京城市实验室创始人
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的思路与方法——以福建省为例
葛小凤,福建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规划一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基于边界管制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思路
韩青,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划建筑中心副主任
规划体制改革下的环境规划:功能定位与制度化路径
包存宽,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地方高质量发展权与边界管理创新的思考
谭迎辉,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二所副所长、复旦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大都市区多中心功能结构的国际比较和中国策略
李涛,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智慧城市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以上内容探讨非常具有针对性,推荐大家观看,会议全部内容将进行现场直播,大家如果对相关内容感兴趣,可提前报名,届时观看直播,报名链接:线上参会攻略。也可点击这里查看全部会议议程。
文末继续福利送出,关于本次论坛的主题:“国土空间,数字治理”,或五个方面的内容以及未来行业发展热点,点击这里去留言,查看文末规则,点赞前十名,将送出城市规划学社VIP,以及主办方提供的《2020年第十四届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化实务论坛报告》一本,留言统计截止时间为6月17日12:00,欢迎大家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