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心:
未来城市,疫情,这两个词的碰撞带给人很多思考。未来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和现在我们以建筑实体构建起来的三维城市有什么区别?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围绕着人和人的生活而做规划,当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的时候,规划师又该如何思考?当我们把城市看做一个生命体,那么当这个生命体遇到恶劣的环境,去战争,疫情,她又该如何适应?如何看待城市?城市是空间?生命?网络?流?可能会形成很多学派吧,哈哈,听听大佬们的了解,开开眼界。
Rio:
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疫情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希望在后疫情时代所有人都能精诚协作,在国家的带领下,学界指导业界帮助社会和人民重回正轨!
高超:
后疫情时代的未来城市,从商业角度来看,对于电子商务下实体商场转型会有更好的助推作用,商超会将功能聚焦于产品展示(用户看到了当季的新品,之后选择在线上购买)和线下服务(提供定制化服务和售后),目前来看,这一趋势可能会有利于近距离商业,地摊商业经济和临时弹出式商业的兴起,也会加速商用写字楼的转型;居住角度,疫情发生后,大家纷纷关注在住区高人口密度加速了传染病的发生,而实际上基于效率和公平视角综合考虑城市活力、城市感知、适应性、可达性、可控性才是城市健康运转的关键;出行角度,原有的交通需求是否在一定层面上被夸大,随着“线上办公”“网络教学”等兴起,后疫情时代的交通出行可以向提高公共交通供给侧效率靠拢,必要时通过费率调整来限制随机性出行。
从大数据与城市规划课程入坑龙老师,之后自然而然成了BCL的铁杆粉丝,第三年关注了年会了,无论是会议主题(17年量化城市研究,18年新数据与未来城市,再到今年的后疫情时代的未来城市),开会的场地(18年的太庙),亦或者是在和B站直播,惊喜不断,一年比一年走心。最后祝,BCL越办越好!
嘿嘿:
后疫情时代城市应迎难而上,规划先行,未雨绸缪,注重百姓与城市的健康,将提高人民福祉与城市健康、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未来应谋求城市间、城乡间的协同协作,加强城市与城市社区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网格化管理,补短板、提效率、旺人气!个人观点
周俊宁:
从两千多年前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希波丹姆模式城市规划追求个性与艺术,到现代主义出现的线性城市、工业城市、光明城市、田园城市、邻里单位呈现出的城市规划理性的回归,再到近来规划对健康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低碳城市这种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的探索,规划的未来走向逐渐清晰。在后疫情时代,在我国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或可超车西方国家的情况下,探索未来城市的发展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衷心希望BCL年会圆满举办!祝愿BCL越办越好!
注:图片为《直播预告:2020BCL年会,后疫情时代的未来城市(Post-pandemic Cities)》文末留言2020年6月22日晚11:00的截图
欢迎加入国匠规划学社
和2600+名规划师一起
共同学习,每日进步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国匠规划学社
已有专题列表如下
进入知识星球搜索相应标签即可获取
国匠规划学社是基于知识星球平台创建的规划行业知识社群,包含每日分享、果小匠微信智能助手、城市设计案例地图、国匠规划学社专属社群四项服务,满足每一位学社会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业热点知识、方案借鉴、资讯查询、案例查找等需求。经过积累和迭代升级,目前国匠规划学社发布了1600+篇知识内容,已有2600+名规划小伙伴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