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伴随城镇化阶段转型,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升。城市空间高品质提升的要求、空间利益主体多元复杂的特性,使传统的城市规划工作面临新的课题,越来越需要与社会治理相关领域的结合和拓展。社区是城乡空间的基本单元,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空间质量。精细化的社区治理,也是高质量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构成。编辑部在上一期笔谈“城市精细化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社区空间,以“社区空间精细化治理的创新思考”为主题组织学术笔谈,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社区空间精细化治理的内涵、路径与实施策略。
(本文刊登于《》2020年第3期)
杨毅栋(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品质与共享——杭州社区精细化治理的发展思考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社区空间的精细化治理是提升社区空间质量、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是高质量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一直以“东方品质之城”为美好城市建设的目标,将“以人为本”作为美好社区建设的原则,将“共享与品质”作为美好社区建设的重要内涵,20 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精细化的社区空间治理之路。
一、坚持品质引领,将美好生活作为社区空间治理的最终目标
2000 年之初,杭州在国内较早以“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引领发展新阶段,先后实施了20 多项重大城市更新工程,涉及城市形态、道路河道、街道街区、老旧小区等,社区空间层面的治理也一直持续了20余年,实现了两个重要的转变。
一是从外延式空间整治向内涵式服务提升转变。2000 年之初开展的平改坡、危旧房改善、道路景观提升等工程较多关注外墙面、屋顶、绿化、沿街立面等外在的物质空间,满足安全、整洁、美观的要求;而2005 年前后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实施,开始关注城市毛细血管、百姓生活巷弄,除了改善路面、管网、路灯、景观绿化等物质环境外,还挖掘保护了一批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空间;2008 年的庭院改善工程,在各社区中建设了一批休闲健身设施、公共活动空间;2009 年《杭州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出台,第一次系统提出居住区规划中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要求,指导规划与建设。社区空间治理逐步从涂脂抹粉的注重物质空间改善的外延式治理向改善服务的强调切实生活需求的内涵式治理转变。
二是从保障基本服务向探索多元品质服务转变。进入内涵式社区治理后,人本需求的把握成为有效社区治理的重要依据。在《规定》的指引下,规划和建设中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保证,社区公共服务水平获得了较大地提升。然而随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保障基本服务水平为目标的建设模式难以满足精细化的品质需求,因此杭州从标准引领、建设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变革等方面,持续开展品质化的探讨和实践。2016 年《规定》进行修订,提出更完善的分类体系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更有效的配置层级以保证设施的建设落实,更集约节约的配置方式以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同时针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强调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提高居住区层级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的配置标准,并优化了布局要求。开展邻里中心的研究和实践,创新公共服务建设模,提出与居民使用规律相契合,建设“一站式”生活服务中心,并在新区和老区开展差异化实践;老城区重在挖掘整合潜力空间,侧重满足养老需求,重点凸显老城生活文化,如馒头山邻里中心,在历史街区内通过对存量空间的再利用,在建筑风格、标识标牌等方面充分凸显文化元素,并强调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新城区重在规划预留,侧重对全年龄段人群的包容和满足,通过邻里交往空间的塑造提升新杭州人的归属感,如下沙邻里社区,在服务功能上设置了社区食堂、寒暑假小候鸟托管班、心理健康咨询室等。管理上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推动空间使用效率的提升,在养老、文体等设施运营中,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委托市场专业机构运营管理,以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更灵活的管理。从2019 年开始,浙江省和杭州市开始探索未来社区的建设,更是从9 大场景方面,对多元化服务保障的社区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探索共享赋能,将共建共享共治作为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支撑
充分发挥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引领作用,并结合杭州网络化、智慧化的优势,持续探索数字赋能,助力提升社区空间治理能力。
规划引导,创造共享空间基础。一是构建共享的15分钟生活圈,统筹社会各项资源,有机纳入生活圈服务体系。如市区级文化体育设施可为500m范围内居民提供15min文体服务;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体育活动空间,可以通过错时共享纳入15min 健身圈等。二是创新复合共享的设施建设模式,形成以邻里中心为主体的“1+X”生活服务供给格局,规划中将可兼容复合设置的各级各类设施集中设置,与部分需要独立占地或具有邻避要求的设施共同构成服务完善、布局均衡的生活圈格局。三是强调设施间的联动共享,引导布局和建设一体化。如医养结合,要求医疗卫生设施与养老设施邻近设置,实现资源共享;老幼互动,引导社区老年活动室兼容儿童、青少年活动空间,创造活力互动的双赢局面。
数字赋能,提效共享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信息化、智慧化手段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数字化赋能社区治理关键是搭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建立居民需求与各方供给主体的链接,畅通供需匹配的通道,降低链接成本,提高链接效率。杭州市拱墅区“阳光老人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由拱墅区负责建立“阳光大管家”综合管理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打造养老大数据、服务订制、监督反馈、互助联动、全天候支援保障五大子平台,所有数据延伸至各社区“阳光老人家”站点,建立为老服务的专业社会组织、医疗服务人员或机构、社区为老服务人员与老人之间的链接,使老年人获得及时专业的服务。数字化手段还在社区与周边办公楼、商场的错时停车共享、社区居家养老智慧呼叫系统、学校运动场向社会分时开放、社区人员出入管理等方面开展应用。
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永续场景,高品质的社区设施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随着数字赋能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将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使我们的社区结构更加稳固、功能更加完善、运作更加韧性,最终实现城市治理能力的跃升。
相关阅读 (点击链接)
【学术笔谈】吴志强| 社区空间精细化治理的创新思考| 2020年第3期
【学术笔谈】王凯| 新时期社区治理要从认识向实践转化| 2020年第3期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vip.126.com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7-2020年电子阅读版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官方网站:http://www..org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Email: @vip.126.com电话:021-65983507传真:021-65975019微信号: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官方网站:http://www..org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