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部,是全市第一大县,总人口和中心城区规模均为洛阳市9个县市的第一名。县域现状常住人口79.03万,户籍人口92.65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9%。
城区临近洛阳外环,是洛阳市南门户,在洛阳市区30分钟辐射圈内,铁路、高速等对外交通体系完备,并且处于洛阳都市圈的核心区,是连接南部生态县、辐射平顶山的枢纽节点。
县域生态基底良好,四山环绕,拥有伊河国家湿地公园、荆山森林公园等优质自然生态板块。
近年来伊川县经济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成绩令人瞩目,制造业和非矿物制品业发达,其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尽快确立自身的功能定位,紧抓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机遇,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状况和开发强度控制要求,兼顾城镇布局和功能优化的弹性需要,合理划定“三区三线”,在此基础上开展新总体规划的谋篇布局。
3.1 伊川县空间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3.1.1 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已基本形成,但未来发展的后备资源有限
伊川县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市空间发展从拓展增长走向优化提升,指明了城市发展方向为:向北为主、向东为辅,中心城区由老城区、北部的生态科技园区、东部的产城融合区构成。
目前,“一心、二轴、三区”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已基本形成,但是根据伊川县“七成农林用地、二成建设用地、一成未利用地”的用地结构特征,其未来发展的后备资源有限,亟需在新的空间规划形势下为其谋划发展。
3.1.2 县域生态基底良好,生态结构有待完善
县域内河流水系较为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22.35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15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11%和0.20%,全县森林覆盖率8.81%,为伊川的园林绿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但是随着城市发展在伊川县中心城区北部的快速推进,“龙凤山—龙门山—万安山”生态隔离带受侵占较多,同时,森林、湿地、草地等生态体系受城市扩张的影响,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大,亟需构建“生态廊道—生态绿地”内外贯穿的多层次生态网络体系。
3.1.3 耕保任务严峻,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水平不高
据“三调”数据显示,2019年伊川县,耕地面积低于耕地预期保护目标,耕地保有量有部分尚未达到预期保护目标,耕地保护任务严峻,面临着中部地区常有的保耕和发展的矛盾问题。
且现状全县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280.72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8.9平方米;略低于洛阳市平均水平282.50平方米,和洛阳市与《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所规定最高不能超过150平方米/人的标准差距很大。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水平有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