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开采破坏地表及地层结构,形成表层坡面渣土堆积体,在重力和水流作用下,形成垮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另外地下矿区采挖,形成地下采空区,局部塌方等地质灾害隐患突出。
含水层被破坏 :矿山的地下水位降低,形成地下水疏干区以及降落漏斗。地下水来源、通道、排出路线均会受到破坏。
水体污染 :矿区的生活废水、选矿废水、矿坑水以及冶炼废水当中,会含有较多的重金属成分,这些成分会对当地水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露天采矿剥离表土不仅直接破坏了大量土地资源,同时矿区开采出来的废弃土石以及尾矿及工业场地占用大亮土地面积。此外,尾矿以及矿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和有机物,会给区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甚至生态问题。
在矿山开采及粗加工时,产生的破碎矿粉等物质,在刮风过程中和产生过程中形成扬尘。另一方面,矿石在加工过程中,厂矿企业的废气排放,进一步加剧区域大气污染。
矿山生态修复是指通过科学、系统的修复工程对地质灾害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治理,并采取生态抚育措施使已关闭的矿山环境功能逐步恢复,自身生态环境可持续良性发展。
国土空间视角下,矿山生态修复需要通过规划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尺度对不同范围内已关闭矿山的生态系统恢复与构建、土地再利用方式、修复技术方法、工程建设规模等内容在时间、空间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与布局。
矿山生态修复的对象主要包括:矿山区域水体生态环境,土壤生态环境、大气生态环境、植被生态环境、地质环境等影响矿区自然生态系统、周边人居环境与社会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矿区产业再开发项目)的相关要素。

主要针对滑坡、崩塌、泥石流这三类地质灾害,采取拦挡、锚固、削坡、加固、排水导流等工程。


重庆市渝北区石船镇矿山复垦农田

充分考虑植被恢复演替,植入景观元素,恢复矿山区域生态景观风貌。

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管理云平台,形成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在内的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在线监测技术等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推广与应用。
地面监测技术体系:地面监测能验证并提高遥感数据的精确性有助于对数据的解释。形成遥感技术等信息补充技术。
航空监测技术体系:航空监测首先用坐标网覆盖研究区域,发送分析获得的数据。
卫星监测技术体系:利用地球资源卫星监测天气、农作物生长状况、林地病虫害、空气和地表水的污染情况的技术已经普及。卫星监测最大的优点是覆盖面宽,可以获得人工难以到达的高山、丛林资料。

1、坚持从国土空间优化的视角对露天废弃矿山的修复进行规划布局
矿山生态修复规划对上具有承接性,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在规划目标、修复分区划定等方面进行衔接及横向统筹。对下具有引领性,可从生态修复策略、土地再利用方向等方面对绿色矿山建设发展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进行指引。

2、深度挖掘矿山特色,“一矿一策”塑造可持续生态系统
以矿山所在小区域现状调查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立足“矿山资源利用、地质安全、土地空间、修复用途,生态本底”等差异化特征,每矿单独施策的治理思路,尽可能地利用矿山现有资源及自然的特性和机理,系统统筹区域要素,保护水土资源空间,以矿山本底为约束,科学提出分区、分期治理措施及治理标准,做到 “一矿一策,精准施治”。

3、明确多方参与的激励政策,实践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为解决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多、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自然资源部2019年12月印发《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的要求,明确激励政策,吸引社会投入,推行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模式,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应借助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制定规划可放眼长远,汇聚全社会众人力量,以形成合力,从而推动矿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

灵活运用支持政策
1、在尊重土地权利人意见的基础上,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和引领
2、支持实行差别化土地供应,以划拨方式、出让、租赁等多样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
3、鼓励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以及农用地、旅游业等多种用途
4、支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用于盘活矿山废弃用地,获取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
5、支持合理利用废弃矿山土石料,可免费用于矿山修复以及销售
矿山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的重要一环,关于矿山生态修复不仅关系到我国国土资源的再利用,也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优化等诸多方面。矿山生态修复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引导区域产业提升,同时还应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治理、坚持水土流失防治与环境绿化美化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技术上,需要制定矿山生态修复框架体系,为区域生态修复规划提供技术支持,从功能区、空间布局等方面构建确立国土空间生态系统格局。同时,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探索资金投矿山入机制和政策支持路径,将矿山生态修复融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切实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国地科技将结合相关生态修复专题及规划等工作持续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矿山生态修复相关的技术及理论体系,不断积累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部门简介:
土地整治事业部,目前拥有60余人的技术团队,由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环境工程、城乡规划、水文与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等多个专业的人才组成。一直以来,整治事业部秉持“客户为上”、“服务创新”的理念,持续深耕国土整治,积极探索生态修复。可承接高标准农田建设、垦造水田、增减挂钩、拆旧复垦、耕地质量评价等单项或综合整治业务;同步拓展矿山、水、林等生态修复,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目前已在开展多个市县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专题研究、全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总体规划、项目策划及工程设计、矿山生态修复规划及上述各类整治设计等技术服务工作。
责任编辑:林冬娜、邓小云
文章作者:王多栋、杨锟、李九芬
文章审核: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