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印发《厦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全面梳理了厦门市全域生态要素现状,明确计划期修复重点。行动计划提出要以空间规划的视角加强对全域全要素的空间结构优化、修整和生态功能的抚育、恢复,对重要生态区域、主要生态廊道、关键节点的状况与问题进行识别,分区确定不同的生态修复类型与策略。
近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关于印发厦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家、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有序解决现状存在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地质灾害易发、自然资源退化与污染、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推动厦门“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建设。
本次行动计划为期三年,期限为 2020-2022 年。范围为厦门市市域范围内的生态要素及空间,总面积与在编《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年)》 一致,为 1912 平方公里(含海域面积 355 平方公里)。
《行动计划》提出,制定修复策略时一方面突出问题导向,以解决生态环境、生态破坏等问题为核心,根据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生态修复策略;另一方面突出目标导向,围绕城市的生态格局、生态要素特点等提出生态发展战略。项目生成阶段通过将现状问题最突出的区域与近期重点修复区域进行叠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集中力量进行修复,争取形成一定示范效应。
根据《行动计划》,厦门市将围绕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的定位,衔接国土空间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对“大山海画境、大海湾项链”的构成要素进行系统性的整体修复,巩固国土空间生态结构。
计划期内修复目标包括:
山海相通:重点修复城区周边裸露山体,打通生态廊道,促进山海城相融相通。
湾海相连:依托已有工作基础,重点修复“环岛”、“环湾”两条环线,对重点海域进行生态修复、品质提升。
花园之城:对新城及门户周边的山体、海域进行景观提升,塑造重要景观区域的大花园意向。
同时,围绕近期修复目标, 指认近期厦门景观生态提升的重点区域,包括山体生态屏障、生态廊道、 海洋生态屏障、海上花园城市等区域。
《行动计划》明确了厦门市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实现安全功能。通过生态结构及功能修复保障生态安全,增强区域防灾减灾能力,打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
实现生态功能。修复被扰动、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及生物种群,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持片区生态平衡。
兼顾景观功能。处理好保护、修复和利用的关系,开展生态景观修复,发挥生态效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体验需求。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强调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行动计划》提出要以空间规划的视角加强对全域全要素的空间结构优化、修整和生态功能的抚育、恢复,对重要生态区域、主要生态廊道、关键节点的状况与问题进行识别,分区确定不同的生态修复类型与策略,实现生态修复的理想目标。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的通知 |
---|
厦资源规划〔2020〕27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