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撰稿 | 规划六所 罗燕飞 唐霭茵 孙思远
何嘉盈 黄小艳
审核 | 规划六所 魏剑丹
编辑 | 总工程师室 曾宇娟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城镇化的推进,城乡两元结构制导致区域发展失衡,农村地区出现人口收缩、环境破败、产业凋敝以及土地荒废等现象,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与发展要求下,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通过要素流动与破除壁垒增强乡村吸引力,构建新时期乡村可持续发展道路与机制,探索一种符合广东地方特色、适用性强的乡村规划与设计的新模式、新方法。
01
02
03
3.1
探索“多规合一”的乡村规划模式
1.全域统筹思维,上下结合。
在国土空间规划一盘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时期,乡村规划将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能够有效统筹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触及农业、农村、农民的核心问题,统筹国土资源的调配和乡村资产的盘整。
图4:规划思维的刚弹结合
图5:规划设计落实空间管控
图6:一图一表
图7:陂角村的两版规划
3.2
探索“唤起乡愁”的乡村设计模式
图8:连樟村客家文化广场
图9:连樟村民房改造前后
图10:公共空间改造前后
3.3
探索“共同缔造”的乡村治理模式
1.推动规划与建设的高效传导。实现乡村振兴,要在充分尊重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多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和工程施工团队充分互动,促进乡村设计与建设无缝衔接,才能积极推进从乡村规划到乡村设计和最后的乡村建设的一体化工作模式,共同缔造示范性乡村治理。
04
4.1
乡村振兴专项计划
要保证规划质量,促进乡村建设一体化,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从各方面细化钻研。因此,乡村振兴专项规划应运而生。相对于现阶段详细规划层次,乡村振兴专项规划是一个更宏观、面向管理的规划类型。它不仅可以做到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从而激发出自上而下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作用,还可以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采取不同办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证工作任务符合实际,保障措施有力可行的重点项目规划。
图12:乡村振兴专项规划成果
4.2
乡村规划建设的运营和治理
如今,乡村规划更是一种行动性规划,规划与建设一体化的项目。在乡村规划的运营和治理中,必须以建设实施为突破口,多方合作延长产业链,以维持乡村振兴专项规划生态链的正常发展。
图13:乡村振兴培训
图14:EPC乡建一体化实施
4.3
数字乡村、未来可期
运用数字化设计技术,推动智慧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展示平台是一个采用先进的VR技术、交互式全景导览以及智能小程序,构建多终端进行场景化交互体验的智能平台。
图15:数字乡村展示平台
图16:应用调研草图助手
图17:三维建模
图18:V村在线APP
乡村振兴专项规划以“一库、一图、一表和双支撑”为出发点,盘点全省乡村建设规划情况,以科技为动力,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完善乡村规划编制体系,建立乡村资源数据库,收集整合现有资源并进行分类分级评估;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乡村区各项建设的许可管理;保护乡村区的青山绿水,促进乡村更好更科学有序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伟大计划。从资源、空间和环境三个方面全面创新,以保证专项规划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有效解决当前乡村规划面临的衔接不足、管控要素不够、建设实施困难、规划管理缺失等问题。
-END-
近期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