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撰稿 | 李颖 颜婷 曾艺元 刘洁贞 周永杰审核 | 刘洁贞
编辑 | 总工程师室 曾宇娟
全文共9236字,阅读大约需要23分钟
摘要:从城市居民个体的行为需求入手,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开展深入的使用评估,是存量规划时代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传统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强调“自上而下”的标准化配套,关注设施在空间分布上的均等和公平,缺乏针对居民生活需求的反馈,忽略真实生活场景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组织,难以保障设施的有效使用。文章提出以居民出行活动为切入点,通过量化城市居民行为来搭建设施有效使用的评估模型,探索主动式引导不同人群行为习惯的空间设计手法,实现对现状设施空间分布的修正与完善。
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使用的实现
2.2 基于行为量化分析的设施有效使用评估技术路线
基于行为量化分析的设施有效使用评估模型构建
3.1 设施有效使用与居民行为的空间关联
图1 人的行为分类及行为序列示意图
图2 各类人群主要行为序列模式示意图
表1 空间路径及关联性设施点选择目录
3.2 城市居民行为量化评估因素的选择
其中,U 为步行的累计使用率;L 为步行距离。
图3 累计使用率与距离衰变函数曲线图
3.3 城市居民行为量化评估模型的构建
广州市街区设施有效使用的实证评估
4.1 案例地区简述
4.2 案例地区评估
图4 数据输入内容示意图
4.3 评估结论
图6 研究范围有效使用综合评价指数柱形图
图7 南泰路沿线片区设施有效使用指数评估示意图
图8 新滘西路沿线片区设施有效使用指数评估示意图
图9 东晓南路沿线片区设施有效使用指数评估示意图
图10 工业大道沿线片区设施有效使用指数评估示意图
4.4 促进设施有效使用的布局策略建议
05
结语
注 释
①交通暴露是指行人出行受到机动交通的不良影响,包括安全、尾气和噪声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胡庭浩,沈山.老年友好型城市研究进展与建设实践[J].现代城市研究,2014(9):14-20.
[2] 孙德芳,秦萧,沈山.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J].现代城市研究,2013(3):90-97.
[3] 鲁静.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的空间评价与空间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4] 杨钦宇,徐建刚.基于引力可达性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性评价模型构建[J].规划师,2015(7):96-101.
[5] 尹海伟,徐建刚.上海公园空间可达性与公平性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6):71-76.
[6] 曾璇,崔海山,刘毅华.基于网络空间点模式的餐饮店空间格局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8(6):837-843.
[7] 顾鸣东,尹海伟.公共设施空间可达性与公平性研究概述[J].城市问题,2010(5):25-29.
[8]Walk Score[EB/OL].Http://www.walkscore.com/.2016-12-24.
[9] 罗震东,韦江绿,张京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的界定、特征与途径[J].现代城市研究,2011(7):7-13.
[10] 曹阳,甄峰.南京市医疗设施服务评价与规划应对[J].规划师,2018(8):93-100.
[11]Kinen K M, Tyr vinen L. TeenageExperiences of Public Green Spaces in Suburban Helsinki[J]. Urban Forestry &Urban Greening, 2008(4): 277-289.
[12]Gobster P H. Managing Urban Parks for a Racially and Ethnically Diverse Clientele[J]. Leisure Sciences, 2002(2):143-159.
[13] 李萌.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7(1):111-118.
[14]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5] 王宁,杜豫川.社区居民适宜步行距离阈值研究[J].交通运输研究,2015(2):20-24,30.
[16] 吴健生,秦维,彭建,等.基于步行指数的城市日常生活设施配置合理性评估—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4(10):49-56.
近期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