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撰稿 | 规划一所 牛丞禹 张子健 李霜 许路 齐清峰
审核 | 规划一所 龚斌 郭永振
编辑 | 总工程师室 蔡焕仪
2019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层面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国家对于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的重视程度愈发凸显。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考察调研,并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察看实物和图片,标志着国家对文物保护研究和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弘扬的重视。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也标志着国家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更加关注区域、跨行政区划和活化利用层面的内容。
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游径)保护利用研究中心是在省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和文化旅游厅的指导下设于省城乡规划院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及各有关厅局关于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部署,充分利用省城乡规划院在规划设计、政策研究、项目实践、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以科学合理保护文化遗产、打造户外健身游径、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为目标,全面探索依托南粤古驿道构建历史文化游径体系的机制和模式,彰显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内涵的景观设计表现形式和技术方法,搭建南粤古驿道学术研讨和活化利用平台,研究制定南粤古驿道相关政策机制和重难点问题,逐步建立集南粤古驿道学术研究、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营维护和活化利用一体的研究中心,实现打造南粤古驿道文化传承之路、扶贫振兴之路、健康运动之路的目标。
本次报告,以南粤古驿道为重点,南粤古驿道也就是指1913年前广东省辖区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道,包括水路、陆路的驿道(官道)和民间古道,是广东历史上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鉴于全省古驿道众多,本次报告的研究对象为纳入到省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诸条古驿道重点线路、示范点和出海口纪念地。
自2016年以来,广东省完成了全省古驿道普查,累计发现了分布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103个区县的906处古驿道遗存和233条古驿道,完成了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出台了《南粤古驿道保护与修复指引》《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设计指引》等系列指导文件,在13条已修复的重点线路和示范段基础上,“拓展新增”了清远英德、汕尾陆丰等5条共340公里重点线路,形成了覆盖全省14市19县的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网络。
图: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分布图(2019年)
2019年,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成果显著。一是线路覆盖更广,在13条已修复的重点线路和示范段基础上,拓展新增了清远英德、汕尾陆丰等5条共340公里重点线路,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14市19县的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网络。二是推动连片开发,加强南粤古驿道、古村落、红色革命遗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连线开发,提升古驿道交通可达性,采用绿道作为连接线,加强古驿道与周边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节点连接,形成整体的“古道游”旅游线路。三是推动品质提升,稳步推进1000多公里重点线路、588个重要节点和设施的修复建设,全省古驿道整体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图:西京古道巩固提升项目
2019年,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更加重视与特色资源,特别是红色资源的联动。一是明确线路主题。围绕地域风貌、种族迁徙、红色故事、名人典故、海丝文化等,挖掘各条重点线路的文化内涵,明确每条重点线路的名称、长度、重要节点和线路介绍,并通过出版地图册等形式予以固定。二是打造红色之道。坚守挖掘红色文化基因和载体,发挥红色文化鼓舞精神、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保护修复了杨匏安、张瑾瑜、阮啸仙等先烈故居,丰富完善了平远寻乌调查红色之旅、粤赣古道红色纪检文化之旅等红色线路,规划建设了南粤“左联”之旅,助力“中央红色交通线”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推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规划建设。深入挖掘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文理学院、东吴大学等一大批知名大中院校内迁粤北办学历史,推进了分布在乐昌坪石、连州东陂、浈江大村等地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规划建设,完成了整体方案规划设计、临时展厅布展、纪念柱设计安装和基地挂牌等工作,组织开展系列主题纪念活动。该基地已逐渐成为我省开展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践行初心与使命教育的新阵地。
图:连州市文化旅游地图
2019年,南粤古驿道活化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活动促进沿线地区发展。一是相关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坚持“一站一品牌,一站一特色”,结合红色文化弘扬、农产品展销等,联合广西、江西等周边省份,举办了9站定向大赛、3站文创大赛和6站少儿绘画大赛,并首次举办了定向世界杯决赛。二是推进沿线文化活化。梳理古驿道沿线岭南地域特色音乐、民间艺术和特色农产品,形成了“一道一童谣”“驿道四季”等一批文化创意产品。三是推广影响不断扩大。全年得到中央和省级以上媒体原创报道318篇;南粤古驿道亮相“世园会”成为广东日焦点;组织开展的全国主流媒体聚焦“南粤古驿道?海上新丝路”大型新闻摄影采访活动,其报道版面价值、阅读量“双过亿”,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南粤古驿道”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图:国际定联主席莱欧?哈达纳
在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
暨2019年定向世界杯决赛(佛山站)开幕式上致辞
2019年,广东省“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团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当地文旅部门在乐昌坪石一带调研时,发现了抗战时期以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华南地区高校在粤北的办学旧址。据考证,抗日战争期间,以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华南地区中高等院校内迁粤北乐昌坪石、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内迁清远连州东陂,岭南大学、培正培道中学等一大批当时知名大中学校也纷纷迁抵粤北展开教学。它们成为今日中大、华工、华农、华师、惠州学院、仲恺农学院等高校和华附、省实、广州培正、广州七中等中学的根脉所在。9月8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在韶关乐昌坪石正式挂牌,标志着广东省活化抗战时期广东高等院校在粤北办学的遗址遗迹、谋求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图:纪念柱建成揭幕仪式
7月11日-13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贸促会、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主题为“南粤水 岭南风 世园情”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广东日”开园,“南粤园”的各色鲜花盛放在长城脚下,钟灵毓秀的岭南风情尽收眼底。作为“广东日”的一大亮点,南粤古驿道惊艳“南粤园”,吸引了大批首都市民及全国各地的游客。
图:南粤古驿道精美宣传手册
据2019年的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古驿道沿线居民与游客对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总体满意率均超过80%。其中沿线居民对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成效的群众总体满意率均超过88.8%。11条重点线路中,除连州市秦汉古道外,有10条线路的群众总体满意率超过80%。29个镇(街)中,珠海唐家湾镇、汕头澄海东里镇、梅州大埔百侯镇、平远八尺镇、河源和平大湖镇、韶关南雄雄州街道、乳源乳城镇等16个镇(街)的群众满意率较高;而到古驿道游玩的游客对我省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总体满意率更是达到96.9%。受调查的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历史文化保护等实施建设项目的满意率处于较高水平。
3.1.梅关古道
3.2. 西京古道(乳源段)
3.3. 西京古道(乐昌段)
左图:乳源段
右图:乐昌段
3.4. 秦汉古道(连州段)和湘粤古道(连州段)
图:连州古道施工前后对比
3.5 岐澳古道(珠海段)
3.6 粤赣古道(和平、连平和东源段)
图:河源粤赣古道
3.7 潮惠古道(陆河段)
图:汕尾陆河古道
3.8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
3.9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连县)
图:砺儒书舍前古道修复
3.10 南粤“左联”之旅
图:南粤“左联”之旅项目分部图
文末彩蛋:订阅关注,后台留言邮箱号即可获取报告全文~
近期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