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FM·听书堂
每个行业领域里,都有值得品鉴的书。这些书有的是历经时间检验的经典,有的是引领专业发展的著作,有的是总结实践经验的宝典。
读着这些书,也是同作者一起分享智慧。每每开卷,总像金屋打开一扇奇妙的门,离心灵最近。
“”全新打造重点栏目——规划FM·听书堂,焕仪请您听本书。朗朗书声,一字一句,让我们用声音联系在一起。
作者: Edward Relph
出版社: 田园城市
译者: 谢庆达
出版年: 1998年12月
现代都市地景演进历程
01 现代城市规划的前列
工业革命造成的城市化以及生活质量下降,最初的城市规划用以下四种形式以改善城市生活条件:管制建筑物标准的政府法令规章(为了限制贪婪的开发商),精致式的城镇配置(后发展为城市美化运动),奥斯曼(Hassmann)的巴黎改造(以集权方式强制再开发,是为清除式改革)以及模范工业城(拥有简单的土地分区)等。城市美化运动的中心人物是柏汉(Daniel Burnham),他于1909年公布了芝加哥计划。这不是简单的城市美化规划,除了公共设施及其外貌条件之外,还同时处理了商业、交通、人口增长以及城市与区域未来发展方向等议题,这是第一个城市尺度的总体规划。土地分区降低房地产的波动,保障采光与通风权利,创造了隔离的地景。这些规划在19世纪汇集、分流为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以及英国的田园城市。整体来说,Relph认为以集权、清除,美化、分区为规划方向。
02 建筑的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
03 后现代的建筑与规划
04 结 语
《现代都市地景》通过追溯建筑、规划、技术以及社会状况等看似分隔但又相关的变迁线索,重新诠释历史发展对城市整体外貌的影响。我们置身于现代城市的地景之中,特别是新旧不接之处的界限,其往往成为不同年代的时间边缘。我们不应只赞颂这种多样性或低估边缘的重要性,任何突然出现的边缘对于意识形态、社会价值、房地产商、规划机构及市民等,皆产生了重大的转变影响。
近期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