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1.1 上海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响应
1.2 上海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现状
截止到2018年底,上海市共有医院35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 729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8家,疗养院、医学科研机构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98家。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39 029个,其中医院床位数120 78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数16 042个,上海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74个。在公共卫生领域,上海主要有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上海市肺科医院两家传染病防治医院。
2019年8月,由上海公共卫生中心牵头的“长三角传染病防治医联体”成立,通过建立长三角传染病分级诊疗和管理机制,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和管理提供经验。目前,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形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各级各类医院为主体,门诊部、诊所、医务室为延伸的医疗服务网络。
1.3 上海市发热门诊设置标准
按照相关规定,上海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和相关的专科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传染病专用门诊,包括呼吸道发热门(急)诊。传染病专用门诊应布局合理,分设“三区两通道”,单独设置挂号、收费、预检分诊、候诊室、隔离留观室、治疗室、医技辅助科室,至少设置两间诊室,必须设置独立厕所。由于发热门诊严格的设置要求,目前上海市发热门诊主要分布在各区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内,并作为独立区域与普通门(急)诊隔离设置。
上海市发热门诊的空间分布特点与比较分析
2.1 上海市发热门诊数量与各区分布情况
2020年1月21日,上海市卫健委公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市开放的发热门诊名单,共110家,覆盖16个区。截止到2020年3月24日,上海又新增7家发热门诊。
通过对117家发热门诊按区进行统计,得出以下结论:
(1)16个行政区中浦东新区发热门诊数最多,为18家。
(2)16个行政区中发热门诊数最少的是嘉定区,仅4家。
(3)7个中心城区中,静安区发热门诊数最多,为7个,黄浦区、虹口区、普陀区发热门诊数最少,均为5个。
(4)7个中心城区每10万人口平均发热门诊数为0.56个,每10 km2发热门诊数为1.35个;其余9个行政区每10万人口平均发热门诊数为0.45个,每10 km2发热门诊数为0.13个。
综合以上数据,考虑到各区常住人口数与行政区域面积差异对发热门诊设置数量的影响,以各区人口密度、每10 km2发热门诊数和每10万人口发热门诊数3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各区人口密度与单位面积发热门诊分布数量呈正相关,人口密度越高的行政区每平方公里发热门诊数越多。
(2)各区每10万人口发热门诊数指标较为均衡,平均数为0.48个/10万人,除崇明区的1.44个/10万人之外,其他各区数据维持在0.25—0.87个/10万人范围内。
(3)在每10 km2发热门诊数指标上,中心城区与郊区差异明显,中心城区发热门诊设置的空间密度是郊区的10倍左右。
(4)中心城区中普陀区发热门诊配置指标最低,郊区中嘉定区发热门诊配置指标最低。
2.2 上海市发热门诊与医疗卫生机构的空间分布比较
2019年4月上海市卫健委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市有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1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6家。此次开放的117家发热门诊中,属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83家,属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4家。三级医疗机构均设有发热门诊。
2020年3月21日,上海市卫健委表示将在117家发热门诊的基础上,增加建设18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发热门诊的比例提高到87.8%,基本实现基层医疗设施全覆盖。
2.3 上海市现状发热门诊数量与2008年的比较
本文借用2008年上海市发热门诊的统计数据,对比2020年与2008年上海市发热门诊数量与分布情况。2008年上海市常住人口1 888.4万人,发热门诊数136家,医疗卫生机构2 646个;2018年上海市常住人口2418.33万人,发热门诊数117家,医疗卫生机构数5 293个。10年间常住人口数增长28%,医疗卫生机构数增长100%,发热门诊数却减少14%。这从侧面反映出发热门诊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4 上海市发热门诊数量与国内多城市比较
本次比较研究共涉及包括上海、北京、重庆、成都、福州在内的14个城市。通过对比,得到以下结论:
(1)14个城市的总发热门诊数为1 356个,平均每个城市97个,上海117个高出平均水平20%。
(2)14个城市的人均发热门诊数为0.65个/10万人,上海低于平均水平27%,排名倒数第4。
(3)每10万人口发热门诊数中,福州最高,达到2.36个,成都第二,有1.21个,深圳最低,仅0.38个。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仅有福州、重庆、成都、武汉、上海几个城市进行设置。其他城市均未设置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
上海市发热门诊与新加坡PHPC的比较
3.1 新加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响应措施
新加坡是我国境外最先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之一。2020年1月2日,新加坡政府启动了疫情管控机制,严密监测境外有武汉旅行史的相关人员入境。1月27日,新加坡政府将本地疾病暴发应对系统(DORSCON)明确为第3级别的黄色,2月7日又提升至第2级别的橙色。2月14日,政府启动PHPC。
截止到3月19日12时,新加坡累计COVID-19确诊病例345例,其中0死亡,总出院人数124人。这反映出新加坡应急措施的完备性与PHPC计划的有效性。
3.2 新加坡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概况
截止到2019年,新加坡共有34家医院,约4 000家医疗卫生机构。以新加坡570.36万人口总数计算,其每万人口医疗卫生机构数约为7个,大幅高于上海的2.13个/万人。新加坡拥有健全的医疗系统,形成了医院、社区医院、私人诊所共同构成的医疗救治体系,各级医疗设施“上下联动”、互动密切。
类似于上海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加坡的新冠肺炎确诊病患集中收治于国家传染病中心。新加坡在2003年遭受SARS重创后,开始筹建国家传染病中心,并于2018年开始投入使用。NCID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上海市发热门诊与新加坡PHPC设置标准的比较
PHPC体系是由新加坡政府在SARS疫情后所建立的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专门接诊患有发热症状的呼吸道疾病患者,类似于国内的发热门诊。截止到2020年3月28日,新加坡全岛共有940家诊所加入PHPC计划中。以940家PHPC诊所等同于发热门诊进行计算,新加坡10万人口发热门诊数为16.4个,每10 km2发热门诊数为13.1个。加入PHPC计划需要诊所所有人主动申请,同时PHPC对拟加入的诊所也有一定的要求。
国内发热门诊的设置要求明显较高,从下表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上海市发热门诊的设置条件从运行常态、硬件设施、人员配置、分区流线等方面的要求均比新加坡PHPC计划更严格。
上海市发热门诊与新加坡PHPC设置标准比较
综上,新加坡PHPC计划主要优势在于其灵活性与广泛性,充分调动了社区层面民营医疗机构防疫体系的力量,由私营全科医生诊所构成的新加坡应急医疗系统扮演着新加坡社区防疫“守门人”的角色,成为新加坡政府精心打造、高效管控、随时启动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结论与讨论
(1)上海市各区发热门诊人均设置数量差异不大,而其空间分布密度在市中心区明显大于郊区。
(2)上海发热门诊以综合医疗机构为主。
(3)上海发热门诊以应对疫情为主,非疫情期间的发热门诊设置数量没有随着医疗机构的增加而增加。
(4)虽然上海市发热门诊总量较高,但人均发热门诊指标低于比较城市的平均水平。
(5)上海市发热门诊设置标准与新加坡PHPC不同,因为上海发热门诊的空间和设施设置要求明显高于新加坡,因此在发热门诊总量上差距较大。
从各区发热门诊分布情况来看,上海郊区发热门诊空间密度偏低,不利于郊区居民就诊,建议增加郊区发热门诊的设置数量,适当提高单位面积发热门诊设置指标。
发热门诊在疫情期间门诊量大,而在平时门诊量小。SARS疫情过后不少发热门诊长期空置,无人问诊,发热门诊发挥的作用处于较低水平,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上海市卫健委提出建设发热门诊哨点诊室的方案。哨点诊室类似于微型发热门诊,在设置要求上低于发热门诊,更具有灵活性与可实施性。为避免发热门诊平时状态下的低效率运行,发热门诊在今后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疫情期间和常态时期的角色转换。
上海作为人口密度高、规模大、国内外人流和物流频次高的全球城市,需要充分考虑传染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基础医疗设施的配置是其中基础和关键的内容,应纳入多个层面的规划进行综合布局;同时可考虑编制健康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将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空间干预策略和设施进行综合考虑。
推荐阅读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官方网站(在线投稿):
https://www..com.cn
Email:shcsgh@supdri.com
邮发代号:4-803
电话:021-32113552/32113553
传真:021-3211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