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80期有些相似的是,本刊古早的第3期《城市回放》也对上海、北京、广州最具代表性的空间变化状况作过研究。这期杂志应用的图片分析方法是极具本刊代表性的,老资格读者就算不看封面也能一眼读出“城市中国味道”。这期的出版时间早在2005年7月,为配合本次特别发售的“城市更新限量包”,编辑部决定拿点儿硬货出来,于是在库房深处抬出了一件货与大家分享。
用城市摄影语言,本刊对上海、北京、广州三个城市进行了有年代跨度的对比分析。所谓“回放”,就是“从即将到来的未来,回到正在消失的过去”,课题锁定变化中正在消失的城市空间、建筑物和物品,试图寻找其消失的情感原因和力量驱动。
于是每篇文章都有“消失”、“延续”或“复活”的标签,表示其生命历程的走向,然后有城市、社区、街道、制度、建筑、物品的从大到小维度区分,并且补充了职业、人和词语。在古城古村、城中村、胡同里弄、新村、老宅、旧构件和老式衣食住行诸多物品消失的过程中,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一刻都未停止,城市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转化,并且结合了像工厂转为创意产业园、新建造的园林、老旧物品重新变得时髦等一系列“复活”的风潮。
阮仪三、登琨艳、张松、杨小彦、冯原、史建、陆翔、袁烽等学者、建筑师、批评家在本期课题中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