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
[加拿大]梁鹤年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14
——摘自本书
用笛卡尔心法证明“宇宙是否有规律”
本章作为本篇《物竞》的重点之一,主要讲述了欧陆古典理性主义的开创。本章和第十一章对法国历史背景的介绍组成一个小单元,与后两章对英国历史背景和经验主义的介绍形成对比。最终,通过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归纳总结,提出了西方文明的第二组文化基因:“人”与“个人”。从内容上看,本章第一部分介绍了古典理性主义的三位大师: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第二部分,以笛卡尔为主,从宇宙观、伦理观和政治观这三个方面介绍了三位大师的观点;第三部分,总结古典理性主义动摇了中古哲学的统一性,并引出了下一个单元的英国经验主义。
(1)绝对君权的兴起对古典理性主义的发展有深刻影响,以个人意识为起点的人权是如何切入到教权和君权关系中的?
(2)“我思”是如何从个人意识逐渐发展为个人主义的?
(3)本文中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来自于拉丁文“Cogito, ergo sum”,英文为“I think, therefore I am”,但中文一般译为“我思故我在”,省略了句中的逗号。那么,该句中有无逗号是否会影响该句的意思?
(4)奥古斯丁在《神的国度》中提出“我犯错,故我在”,拉丁文为“Fallor, ergo sum”,英文为“I err, therefore I am”。不仅是奥古斯丁,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早已开始讨论类似的观点,那么,西方对于个人意识、理性以及普遍怀疑的方法论是如何演化的?
(5)如何用笛卡尔心法来验证宇宙是否有规律?
(6)笛卡尔普遍怀疑的方法论是否为现代西方学术界推崇的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7)为何三位乐观的古典理性主义大师都命运坎坷?
参考文献
[1] 梁鹤年.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2] 梁鹤年. 旧概念与新环境:以人文本的城镇化[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作者:韩汉白,加拿大女王大学,博士研究生
直觉和演绎,数学与哲学
笛卡尔在《指导心灵的规则》一书中写道:“我们要注意那一切能使我们毫无错觉地获得关于事物知识的精神活动。这些活动我只承认两个,即直觉和演绎。”
笛卡尔认为直觉和演绎是获得一切真知识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并对二者的含义作出了明确的界定:直觉是指心灵对其所理解的事物形成直接、明确、没有任何疑问的概念;演绎是指心灵从确实无误的事实(概念)到另一个事实(概念)的必然推断。他认为直觉与演绎的主要区别在于:直觉的概念是心灵“直接”“全部”地把握事物,是“非推理的”;而演绎则是推理的,它需要由此及彼的思考过程。笛卡尔将是否具有推理特征作为区分直觉和演绎的标志。
笛卡尔的直觉和演绎法方法是从数学严谨的方法中概括而来。我们知道笛卡尔在数学上的造诣很高,他创立了解析几何学,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提出了几何问题的统一作图法等。数学思维对他的哲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数学公理的确定性是演绎必然性的保证;与此相对,笛卡尔反对将感觉、想象和或然性推理当作有效的科学方法,因为它们是不确定的,最多在科学研究中起辅助作用。
作者:邱燕,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第十二章展示了古典理性主义三杰——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的理性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梁老师曾经在课上提到以给人磨镜片为生的伟大哲人斯宾诺莎。斯宾诺莎断然否认意志自由,也不认为理性可以克制情绪。情绪是感性的表象,笔者认为,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关系有如之前思考的“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不能融洽平衡。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张力和合力促使它们相辅相成。因为我们是有情感的人,有情感的人需要理性智慧。
第一篇 源头
相关阅读
编辑:顾春雪
排版:张祎娴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