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2 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总体情况
基于2019-2020年度连续两年的道路网密度监测数据,全国36个主要城市及其行政区的道路网密度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多数城市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成都、福州、南宁等城市进步明显
对比2019年度道路网密度,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中,23座城市道路网密度指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另外13座城市道路网密度指标变化相对不大。福州、南宁、郑州、太原、西宁等5座城市实现排名上升,广州、杭州、长沙等9座城市排名下降,深圳、厦门等22座城市排名未变化。
2020年深圳、厦门、成都、上海等4座城市道路网密度指标依然维持前列,排名与2019年度相同,其中深圳、厦门、成都三市达到国家提出的8千米/平方千米的目标要求。道路网总体密度处于较低水平的3个城市分别为乌鲁木齐、拉萨、兰州,排名与2019年度相同,密度指标仍低于4.5千米/平方千米。
2019-2020年度,成都、福州、南宁、太原、西宁等城市道路网密度增长明显,其中,成都道路网密度指标实现高位增长,达到8.3千米/平方千米;福州、南宁道路网密度提升至7千米/平方千米以上;此外,太原、西宁、郑州、天津、武汉等城市进步明显。
各城市道路网密度增速平稳,太原、西宁、南宁增长较快
从全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的年度增长情况来看,2020年度共有3座城市道路网密度增长率高于4%,其中道路网密度年增长率最高城市为太原7.4%,其次为西宁5.9%、南宁4.3%。
太原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为420平方千米,2020年度中心城区建成区道路里程为2417千米,相较于2019年度道路里程2259千米,建成区内新增道路里程约158千米,2020年总体道路网密度由5.4千米/平方千米增长至5.8千米/平方千米,并连续三年度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2018-2019年度增长率4.1%,2019-2020年度增长率为7.4%。
西宁市中心城区建成区2020年新增道路里程约39千米,城市总体路网密度由5.1千米/平方千米提升至5.4千米/平方千米,年增长率为5.9%。
南宁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道路网密度2018-2019年增长率为4.4%,2019-2020年度增长率为4.3%,连续三年密度指标保持快速增长。此外,武汉(3.4%)、天津(3.3%)、郑州(3.1%)、福州(2.9%)等城市道路网密度指标也增长较快。
报告在分析全国主要城市总体道路网密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各城市主要行政区的道路网密度。2020年所有涉及行政区的道路网密度平均值为6.4千米/平方千米,相比于2019年的平均值6.3千米/平方千米,总体平均增长1.6%。
214个行政区中道路网密度达标的行政区数量为36个,占比17%。其中道路网密度超过10千米/平方千米的行政区共7个,占比3%,道路网密度超过12千米/平方千米的行政区仍仅有上海黄浦区(14.3千米/平方千米)。2019年214个主要行政区(县)道路网密度指标中位数为6.1千米/平方千米,2020年度主要行政区道路网密度指标的中位数提升至6.3千米/平方千米。
从全国主要城市行政区的道路网密度增长情况来看,214个主要行政区中,道路网密度增长幅度超过9%的行政区有3个,分别为西宁城西区、太原万柏林区、太原尖草坪区。增长幅度5%-9%的行政区共计15个,主要包括郑州中原区、西宁城中区、太原晋源区、太原杏花岭区、南宁西乡塘区等,约占全部统计行政区的7%。
城市外围行政区道路网密度指标维持较高增长速度。从密度指标增长速度前20名的主要行政区来看,如西宁城西区(9.8%)、太原万柏林区(9.6%)、太原尖草坪区(9.1%)、郑州中原区(7.8%)等均覆盖了面积较大的外围城市新建成区,其他增速较高的行政区如北京石景山区、海口美兰区、杭州余杭区等也均为城市外围行政区域。
近年来城市外围新城的不断建设开发,大量的配套道路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使得外围行政区的道路网密度得到提高。在城市新建城区按照“窄马路、密路网”的理念和要求进行规划建设,是提高城市的道路网密度的有效手段。城市中心的老城区由于城市肌理和道路网络已经基本定型,既有道路网密度较高、道路新建空间有限,道路网密度一般相对稳定。相比2019年度,部分城市的老城区也在城市更新背景下,道路网密度指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如南宁兴宁区(5.4%)、杭州上城区(3.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