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西部分院是一个“年轻”的分院,面对这样的评价,我们忐忑过、气馁过,觉得“年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不被信任的代名词。
但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的专业能力日渐精进,我们对规划的工作热情却依旧“年轻”;随着市场的开拓,我们的业务水平日就月将,我们对人民的服务之心依旧“年轻”;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学术研究卓有成效,我们对新领域的探索精神却依旧“年轻”。
“年轻”,对我们来说,不再是代表资历浅薄、少不更事的贬义词,而是代表着我们青年规划师们的永葆活力、只争朝夕的赤子之心。
时值六一儿童节,西部分院携手我院多才多艺的青年规划师彭俣,为大家带来富有童趣的插画展,祝愿大家——出走半生,“规”来仍是少年。
-插画,繁杂生活中的一块净土-
本人90后女,从小对色彩及其敏感,打小画画就爱炫技,向来只用「红黄蓝白黑」五种色彩就能搞定整张色彩丰富的画,口号是“没有我调不出的颜色“,高中时候被学校美术老师发现「骨骼惊人」,便询问我是否想走画画这条专业道路,我委婉拒绝,因为那时候的我便认为:决不能把最爱的爱好当职业,因为许多不爽会接踵而至,爱好会大打折扣。
-艺术的开端始于崩溃的情绪-
有这么一句话:艺术家不是抑郁症就是神经病。先不予评价。
我的本科生活度过了「愉快」的五年,除了必修的建筑美术课写生,绘画之路几乎平平无奇。研究生在「钢铁直男」般的德国,基于“好山好水好寂寞好崩溃”的生存环境,让我一度紧紧抓住「画画」这颗救命稻草。第一个成熟的系列便是在「沉重的课业」和「极其漫长抑郁冬季」的双重情感打击下诞生的。当时内心犹如「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于是便有了「咆哮羊驼」系列,一度被德国圈内小伙伴称为羊驼的终结者。
(水彩-咆哮羊驼系列)
-不断尝试-
亏得欧洲文化氛围浓厚,让我能有接触世界级艺术大师的机会,研究生三年,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十个艺术展,获过几次小奖。摒弃了一切无用的社交,课业之余,像疯子一样对插画不断尝试。
(版画-动物系列)
(彩铅-向埃贡席勒致敬系列)
(炭画-人物系列)
(炭画-自画像系列)
(版画-系列)
(油画-风景画)
(版画-少女系列)
-原创之路-
毕加索画牛,寥寥几笔,却栩栩如生,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却是一辈子的沉淀。
原创的最大的魅力便在于,曾经的无数次尝试,最后换来能随心所欲的去勾画内心世界的场景,摒弃陈杂,返璞归真。
(版画-生活场景系列)
(版画-gif 咖啡爱好者系列)
-灵感碰撞-
工作两年有余,从建筑转行规划,常常会觉得自己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但仍然不断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热爱工作,保留童真」。
年轻的规划师需要有一个热爱生活的心,而这颗赤诚之心需要一个「介质」,有的人是旅游拍照、有的人是读书写文,而我有幸也能找到「插画」这个「介质」,让我可以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延续这份美好。
规划于我的魅力在于,它是一个求实求真的过程。来中规院的半年,带给我的是一个对设计全新的认知,相比于建筑对世界感性的认知,规划是理性的,充满条理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这两者的碰撞也激发了我的探索欲。
我一直坚信,如果一个人有一个爱好,就千万不要放弃它,把它融入自己的生活,工作,何乐而不为。
(重庆记忆--十八梯)
编辑:郑洁
作者:彭俣
彭 俣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城市设计所。 浙江大学-建筑系本科,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建筑系硕士。2019年以来参与了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二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两江四岸弹子石节点深化、资阳起步区城市设计等项目。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中规院西部分院”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