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在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和使命。首都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要特别注重其先进性、引领性、主导性、代表性、特色性、多元性、包容性和世界性,要努力把这座城市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工程。回顾、浏览一下世界上古今中外的若干个文化都城,对其起源和发展做一番探讨,尤其是对这些都城对其所在国家和地区所发挥的作用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当会对这项伟大工程有一些启发和借鉴。
专题写作组成员:
马良伟、冯斐菲、高雅、梁颖、林宛婷、赵幸、石闻、李楠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总任务就是要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在未来30余年里,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还强调说,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习总书记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继承革命文化,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要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十九大报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书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也是中国首都——北京——这个城市未来的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指引。
首都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在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和使命。首都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要特别注重其先进性、引领性、主导性、代表性、特色性、多元性、包容性和世界性,要努力把这座城市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工程。回顾、浏览一下世界上古今中外的若干个文化都城,对其起源和发展做一番探讨,尤其是对这些都城对其所在国家和地区所发挥的作用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当会对这项伟大工程有一些启发和借鉴。
本文力求做一些这样的尝试。
在大约2500年前,在以希腊半岛为中心,进而辐射到整个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南部、西西里岛、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甚至地中海南岸等地的这一个广大区域进入了一个空前的文化繁荣时代,即古希腊文明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古希腊人在哲学、科学、历史、政治、建筑、文学、戏剧、雕塑、体育等领域里都创造出了巨大的成就。在这个时代里,人们看到了在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人们的思想境界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古希腊文明引领当时的西方世界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文明阶段,而且甚至一直影响到当代世界,成为两千年来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美好源泉。
雅典作为古希腊时期的一个城邦,在古希腊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示范引领作用,雅典因此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在政治方面,雅典经历了若干次城邦体制的改革和动荡,但最终在政治领袖梭伦、克里斯提尼、阿里斯提德、伯利克里等人的领导下,雅典走向了民主政治,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民主体制的先河。
而在文化方面,通过政治家们所推行的一系列文化政策,通过许多重大的文化设施的建设,雅典在文学、戏剧、雕塑、建筑、哲学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涌现出来一大批举世闻名的文化人物,如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戏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等,建筑师伊克蒂诺斯、卡利克拉特等,雕塑家菲迪亚斯等。
雅典的文化发展,尤其是伯利克里当政时期的所谓黄金时代的文化发展把古希腊文明推向了一个极具辉煌的顶峰,雅典也由此号称“全希腊的学校”,是当时西方文化独一无二的中心。
从公元8世纪开始,阿拉伯帝国走向辉煌,其疆域横跨亚、非、欧三洲。尤其是在其阿巴斯王朝时期,帝国迁都巴格达,并开始健全行政体制,加强中央集权,扩大法官权力,完善司法制度,设驿站,建立中央情报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监督,实行新税制,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使得帝国在经济上国库充盈、实力昌盛。同时,帝国还倡导自由学术讨论,奖掖学术研究,重用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学者,于是,在文化上也得到很大发展,形成了以巴格达为中心的阿拉伯文化圈。
就是在这个时期,在阿拉伯帝国出现了一场非常有名的文化运动,这就是阿拉伯帝国历史上的“百年翻译运动”。而正是这一场文化运动才将阿拉伯帝国带入到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并延祚达500年之久。
从公元8世纪中叶起,帝国的阿拔斯王朝为适应帝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发展的需要,实施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大力倡导并赞助将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译为阿拉伯文,从而有利于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丰富和发展阿拉伯自己的伊斯兰文化。由于帝国对这项事业的重视,在帝国内竟出现了一个独立的翻译阶层。在被翻译成阿拉伯文的原著作中,其中希腊语著作为最多,其次是古叙利亚语、波斯语、梵语、希伯来语和奈伯特语。麦蒙哈里发时期,帝国为了更好地组织译述和科研活动,在巴格达创建了帝国最高学术机构——“智慧宫”,供翻译家们在这里工作、研习。而优秀的译著也常常会受到哈里发的奖赏。
百年翻译运动历经百年有余,成绩卓著。这一时期翻译成阿拉伯文的重要著作包括有托勒密的天文学、希波克拉底的医学、欧几里德的几何学、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柏拉图的哲学等,另外还有印度的数学、波斯的文学等等,这些学术著作累计达数百部之多。
百年翻译运动,也造就和培养了众多的阿拉伯学者,如伊本·穆卡法、侯奈因·本·易司哈格、阿尔·法拉比、阿维森纳等。
百年翻译运动不仅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且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甚至为日后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一些基础。
从公元13世纪开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欧洲开始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文化复兴运动,史称文艺复兴。这场运动结束了欧洲近千年的沉闷彷徨的中世纪,而成为欧洲进入到近代的一个里程碑。文艺复兴运动前前后后延续了400年左右。
得益于城市共和国及早期资本主义奠定的政治、经济基础,佛罗伦萨成为这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也是这场运动的中心之一。这一时期,佛罗伦萨的文化达到了空前的辉煌,在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取得了灿烂的成就,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以但丁、伯鲁乃列斯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为代表的艺术大师。
说到文艺复兴和佛罗伦萨,不能不提当时在佛罗伦萨的一个著名家族,美第奇家族。美第奇家族热爱文化,热衷于修建教堂及其他公共设施、奖掖文化、网罗并资助艺术家、收藏图书和手稿并对公众开放,其所赞助的文化领域涉及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历史、哲学、政治理论等方面,使得众多的艺术家受惠于它,众多的艺术品能够传世于今。可以说,如果没有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的结果将不会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样子。美第奇家族被称为文艺复兴教父。
恩格斯曾评价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作用,他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中国古代都城通常也是国家的文化中心,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古代都城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体现,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古代都城的超然政治地位,使得全国最优秀的文化资源在此聚集。从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脉络中我们可以发现,政治都城与文化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城在其规划建设中要体现文化,同时须在文化资源的营造中体现国家最高水准,提供符合各类人群需求的文化产品,这样才能使得都城成为滋养全国的文化中心。
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本身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古代中国,都城必须是等级最高、最大的城市,都城形制则是礼制最具体的体现。《周礼·考工记》中提出的“匠人营国(国为都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一轨为8尺宽)。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一夫为100亩)”反映了西周时期都城规划建设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也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统治者对于城市建设的一些理念,即礼仪、秩序、规整、人工、管束等等。而王城、诸侯城以及卿大夫采邑的三级城市体系则是将抽象的宗法、政治和具体的城市建设绑定在了一起,以城市建设来体现一定的政治、文化内涵。上面这些可以说都是典型的儒家礼制思想。
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基调,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也体现了这一思想。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是个治理国家的好手,也很有思想,他死后,他的弟子们便把管仲的言论编成了一本书,名《管子》,其包罗万象,杂揉道儒,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哲学、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而涉及城市建设方面的,管子也有论述,经典的一段话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段话是说,建设一座城市,选址要视地形和水利条件而定,城市不一定非要方方正正,道路也不一定非要笔直笔直。中国的哲学史上没有把管仲划入道家一派,但管仲的这段话却是地地道道的道家思想。
北京城的建设,自3000多年前的蓟城以降,经辽、金等朝代,无不围绕着山、水、城这些主题而经营。到了公元13世纪,汉人学者刘秉忠为蒙古人统治的朝代起名,他采用了“大哉乾元”中的两字,即“大元”,而所谓“大哉乾元”的意思就是“天好大”。后来,刘秉忠又奉命建造元朝的首都元大都,于是,他在金中都的东北方向选了一处风水绝好的地方,以琼华岛为中心,围墙而成一方城。这就是中国城市建设史上著名的元大都。刘秉忠的方城基本上可以说是按照《周礼·考工记》的礼制而建,方九里,旁三门,九经九纬,面朝后市,但仔细打量后,又觉不尽然。刘秉忠的方城里,东半部分街衢井然,严密齐整,而西半部分则被弯曲的宛如游龙的自然水系占了很大一部分,那九经九纬的道路并不能通贯全城,严整的路网格局在西部被打破了。每每看到元大都的地图时,人们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当初选址的时候,刘秉忠不能把整个城向东挪一挪躲开那块自然的水系呢?北京平原如此之大,向东挪个几公里不算什么。后来,当人们读到“大哉乾元”时才明白,原来,这是刘秉忠故意而为之,他要让元大都城既要有考工记的礼制,也要有管子的因天材就地利,既要有秩序,也要有自由,既要整齐密实严谨,也要蜿蜒疏朗灵动。现在再看元大都的城市图,可以看出那分明是一张太极图,黑白相应,虚实相间。很明显,刘秉忠把他自己的世界观、审美观画在了元大都的蓝图里了。俯瞰元大都的城市图,仿佛会听到他在呼喊,好大的一个天啊!
中轴线也是中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中一个常用的城市布局手法,它体现了“择中而居”“宅兹中国”的理念。元大都以琼华岛附近的中心台为全城中点,从此南北贯穿城市的中轴线,而明清北京城则延续了元大都的这条中轴线,表达出了“允执厥中”的思想。
2、中国古代都城的超然地位使得全国最优秀的文化资源在此聚集
中国古代都城作为皇权的象征及中央衙署的聚集地,因其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在当时的体制下也势必聚集了最优秀的文化资源。
都城内设有全国最高学府和各类专科学校。西汉武帝时,在首都设立了全国最高学府太学,相当于今天的大学。唐代除设太学外,还在首都设国子学、广文馆、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各类专科学校,通常有学生二三千人,上设国子监进行管辖。此后,大部分朝代皆在首都设国子监和各类专门学校。
都城建有藏书丰富的国家图书馆并设置各种学术研究机构。自西汉开始,历朝历代大多以国家力量在全国访求图书,建立国家图书馆,并指派学者进行较勘整理。古时私人藏书并不多,只有宫廷才有能力集中了大量的图书,国家图书馆对促进学术发展起了显著的作用。唐朝依赖丰富的藏书,设置史馆,开创了官修前代历史的先河。宋、明、清等朝都利用国家图书馆藏书,编撰卷帙浩繁的类书和丛书。明成祖朱棣组织编写《永乐大典》,清代编成我国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都是政府组织文人学者利用国家图书馆的丰富藏书编撰而成。
都城文化人才聚集,从而引发了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繁荣。战国时期,田齐桓公田午在临淄城西南角的稷门外创立了稷下学宫。据东汉末徐干《中论·亡国》记载,“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崇之。”之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齐威王揽天下宾客,将贤士云集视为齐国的瑰宝,对驺衍、淳于髡、田骄、接予、慎到、环渊等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在齐威王的支持下稷下学宫达到了顶峰,稷下学士多达上千人,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自由辉煌的“百家争鸣”的发生地。隋唐以后,科举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而其中的会试、殿试都在首都举行,赴京赶考成为无数文人的人生目标和荣耀。科举考试的尖子一般授予翰林院内职位,需先在都城生活若干年。这些文人学士因此云集都城,成为都城文化气氛的营造者,并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元曲等,京城诗亦是历朝历代重要的诗歌类别。文人学士云集也往往会酝酿一些政治运动和文化运动,如晚晴时期的“公车上书”即是一例。
雕版印刷技术的出现对文化传播的作用很大,加上国家组织的雕版印刷活动大多也在都城进行,又有众多的知识分子云集,使得都城成为了文化集散地。唐代以后推广使用的雕版印刷术大大便于书籍的印刷出版。五代后唐在国子监开雕号称“九经”的儒家经典,开创了历代以国家之力雕版印刷大部头经学和史学著作的先河。此外,由于知识分子人数多,需求量大,都城的私人雕版印刷业也很兴盛,都城往往成为全国印刷业的主要中心之一。北宋都城汴京是全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官营、私营印刷业都很发达。
都城往往是全国的宗教中心。中国古代王朝多推崇某种宗教,尤其是佛教,所以在都城会兴建大批寺庙佛塔。南北朝时期佛教相当兴盛。南梁首都建康有大寺庙700余所,僧侣、尼姑常达万人左右。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大建佛寺,最多时达1367所。唐长安城内有据可考的佛寺共有160余所。这些在都城兴建的寺、塔,大多集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精华于一身,反映了那个时代最高的艺术成就。
都城也是艺术家的集聚区,是艺术品交易最繁盛的地方。古代收藏界通常视都城地位最为重要,一方面是因为大藏家、皇亲贵戚、传统世家大族、新兴士族和一般士子等收藏爱好者云集都城,另一方面,都城拥有全国最大的书画市场和最高明的书画商贾,所以其他地方的重要藏品,都会自动地向都城汇聚。艺术类人才也是如此。唐代长安的寺庙往往以壁画吸引香客,这些壁画不少都是出自大师手笔,包括吴道子、阎立本等。宋徽宗在汴京设立画院,网罗各地画坛英才,因此也诞生了《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这样的不朽名作。
都城还集聚了全国最优秀的文娱表演人才。中国历代都城大都集中了一批由朝廷专门机构管理的艺人。由于最高水准的艺术表演集中在都城,各地艺人往往也都以能在都城演出为荣。唐代长安、洛阳两地表演歌舞和演奏音乐的艺人都达万人之多。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满足下层市民需要的民间娱乐也发达起来,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都有大型固定的娱乐场所“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