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北京儿童城市规划宣传教育计划”是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及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联合承办的公益宣传教育项目,旨在以生动有趣、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儿童和青少年传播城市规划知识和理念,增强全社会对城市规划的认知,增强居民参与家园规划的责任感,培育积极价值观,为推动实现人人参与城市规划的城市治理新格局打下长远基础。在少年儿童心中播下规划的种子,让大家一起了解北京、热爱北京,共同规划建设我们的城市!
从探索身边的城市空间入手,
发现我们这座城市空间秩序的奥秘
2019年, “我们的城市——北京儿童城市宣传教育计划”正式上线。2020年,“我们的城市”系列延续开展。
在这个特殊的六月,我们联合新华网北京频道、光明网、北京发布、北京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首都之窗等媒体平台,为全市儿童带来了“我们的城市·六一线上城市探索课”。专业的规划师和教育机构,八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嘉宾,为小朋友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直播和四次沉浸式线上课程。
这一个月里,我们共同走过了北京中轴线,感受首都的城市风貌与空间秩序;从自行车专用道中,建立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初步认识;透过胡同里的玉河,理解水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意义;从身边的小空间入手,习得城市空间营造的逻辑。每一次课程,我们都力图带领大家去探索北京,学习去认识我们的城市,理解我们的城市,进而热爱我们的城市,共同参与规划建设我们的城市。
六月开课以来,新华网北京频道、光明网、首都之窗、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门户网站等都开设了“我们的城市?六一线上城市探索课”专栏。此外,新华网、中新网、光明网、学习强国等中央主要媒体和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北京发布、《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广播电视台、首都之窗等北京市主要媒体及其新媒体平台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人民网、中国网、千龙网、大河网、新浪、搜狐、腾讯等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主要商业门户网站以及主流自媒体平台对相关新闻进行了转载。
我们收获了6大官方媒体平台的支持,4大门户网站设立活动专题页在核心位置推广,总阅览量超450万次,视频播放量约380万余次。传播形式覆盖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以及门户网站等全媒体渠道。
此外,我们也收集到了近百条留言和答题互动,感受到了市民和小朋友们对我们的满满支持。
于我们而言,“我们的城市”是一个将长期持续、被用心设计和对待的系列品牌课程。希望有更多的小朋友从中获取与这座城市和规划设计行业有关的知识。为了建立鲜明、清晰的品牌认知,我们打造了一款全新的视觉标识。
新Logo特意选取了北京五个独特的标志景观,力图传达首都的城市内涵——多元包容、兼收并蓄,融合古典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希望这个充满童趣和美感的Logo,能够被小朋友们和大朋友们接受、理解和喜爱。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同时为了服务到更广泛的人群,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紧急调整授课方式,快速与十余家不同领域机构建立了协同合作关系,开始尝试直播互动和线上授课等新模式。
探索和创新不会停止。今年,我们也将陆续推出标准化课程包、绘本、工作坊、公开课等丰富的课程内容和活动方式,尽可能探索多样的知识传播模式,从而满足更广大的小朋友们的多样需求。
如果您和小朋友想要继续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探索身边习以为常事物的“不寻常”,发掘城市运行背后的故事,甚至是希望加入到“城市共建”的进程中来,请继续保持对我们的关注。期待着在未来规划建设北京的道路上,我们携手共进!
主办单位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承办单位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媒体支持
新华网北京频道
光明网
北京发布
北京日报
北京广播电视台
首都之窗
特别鸣谢
北京市景山公园管理处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办事处
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办事处
北京市昌平区城市管理委员会
自行车专用路管理中心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叶楠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副所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
宋壮壮丨帝都绘联合创始人
李惟斌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规划师,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规划负责人
周昱衡丨百造学堂教育机构、北京大学自行车协会成员
费明龙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规划工程师,北京核心区河湖水系规划设计人
吴哲浩丨山原猫探索、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注册环境教育讲师
张希煜丨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创新业务总监,北京社区研究中心秘书长
韩亚楠丨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智慧科技规划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