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一周热点(5.17~5.23)重磅来袭!
从“时事热点”到名家“观点理论”,
拓展视野,学会应用!让您掌握城市化最新动态!
2020全国两会 | 聚焦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城乡建设工作重点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
内容解读:在《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西部大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也是中国城乡建设工作的重点。
上班族通勤画像 来看看你的城市——《2020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发布
来源:规划中国
内容解读:报告选取36个重点城市,覆盖5类通勤人群,以百度地图位置服务和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数据这两个独立数据来源提取的通勤OD为基础,得出40公里是目前城市通勤的最大尺度,北京、深圳、重庆具有最大的城区通勤半径;36个城市中职住分离度从2.1公里到6.6公里呈现较大范围的波动;36个城市小于5公里的幸福通勤体验可以覆盖50%通勤人口;就45分钟公交可达的服务能力而言,36个城市中最高水平的深圳达到57%,最低的是北京市仅有32%。
来源:西部城事
内容解读: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明确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旨在使城市群内部实现真正的一体化;GDP前20强但相对普通的地级市在以后的发展将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公共资源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的原则将真正改写城市的竞争逻辑。
来源:清华城镇化智库
内容解读:中国城镇化率只有60%,我国城市建设短板不少,中小城市数量仍显不足,结合谋划“十四五”发展战略,城镇化应有新的更大的历史担当。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三大变革,涵盖国民经济各领域、各层面,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在新市民和新城市数量增加上、在都市圈的能级提升上、在要素市场化配置上、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取得突破。
来源:财经E法
内容解读:从表象上看,似乎中西方的城市都是所有现代要素的空间集合体。但如果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城市的生活和各种市场化的服务或者公共服务,会发现国内外的城市有本质上区别。如国际专家对中国的户籍制度一脸茫然;中国的土地是公有,但外国土地私有制;审批国内外城市设置的主管部门、城市财政上缴后给地方的分成均有差异。所以相对而言,国内外在物质领域内的合作更容易顺利进行,深入到城市治理的价值观和管理体制导致的利益结构存在巨大差异,是借鉴国外的模式,还是探索出适合中国现状的新路径值得思考。
【规划管理】村庄自治视角下村庄规划与村规民约的衔接研究——以广州市乡村地区为例
来源:规划师杂志
内容解读:文章从村庄自治的视角,以广州市乡村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村庄规划管理缺失、村庄规划落地困难、村规民约治理体系不完善、村庄规划与村规民约缺乏高效联动等实际问题,在梳理整合村庄规划、村规民约及村庄自治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将村庄规划纳入村规民约的衔接思路及村规民约自我完善的路径,旨在构建具备高度自治性质的“村庄共同体”。同时,从明确事权划分、完善议事制度、建立奖惩制度和丰富表达体例四方面探索构建广州市自治型村庄治理模式,并选取典型村庄作为村规民约优化试点,以期为其他地区村庄治理提供参考。
来源:UPDIS共同城市
内容解读:本文聚焦深圳市宝安区沙井大街,通过竞赛的模式探索如何运用“重点城市更新单元+历史街区活化整治”的更新模式,实现历史地区的活化与利用。华润以“统筹更新、综合运营、一体化营城”为核心理念,指出通过建立建筑价值评价体系、协调风貌区与公共利益关系,激活沙井独特的文化IP,古墟整体运营降低政府负担,围绕古墟构建共同生活圈,实行由宝安区政府统筹指挥,华润置地主体实施,深规院领衔全专业设计联合体+顾问团队描绘蓝图。避免“旧瓶装新酒”的历史变味,也不做“新瓶装新酒”的假古董。
期刊精粹 | 城市边缘区生境保护规划与管控:美国圣克拉拉谷地的经验【2020.2期】
来源:国际城市规划
内容解读:欧洲部分地区实施环境影响设计,在保护生境的同时,致力于公共产品产出;而美国的生境保护规划被认为是保护濒危物种的有效方法。以圣克拉拉谷地生境保护规划为例,生境保护规划的制定涉及15项重要的决策,四大机构相对独立并相互监督制约;环境影响评估将生境保护及管控措施整合到用地布局和建设开发许可证审批的过程中,涉及环境、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具体评估内容确定需根据项目影响预判得出;启示中国在制定城市边缘区生境保护规划与建设管控时,流程式管控与环评双管齐下,兼具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旅游休闲产业、为城市储备发展用地等复合服务功能。
【新社区规划:调研篇】走访香港绿庭院、田妈妈农庄——城市与乡村的链接
来源:
内容解读:本调研通过走访香港绿庭院环保农庄和田妈妈有机耕地农场,旨在探索城市农场背后的社交性、参与性和公共性。指出,城市农场的宗旨是有机耕种,有机低碳理念在改善农场的生态系统的同时,也迎合了市民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城市农场大多数以政府牵头、社会团体主导的组织形式经营。农场以农庄为平台开展多项教育交流活动,不但有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还会定期组织面向农友乃至社会大众的、以有机为主题的学习分享活动。城市农场是城市与乡村的连接点,其公众参与性可以促进人际交往。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版权,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作者和来源,转载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邮箱:1654527400@qq.com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
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