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一周热点(5.31~6.6)重磅来袭!
从“时事热点”到名家“观点理论”,
拓展视野,学会应用!让您掌握城市化最新动态!
来源:匠工营国
内容解读:夜间是消费的“黄金时段”,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已开始重视夜间经济的发展;如今,夜间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发展夜间经济也是推动城市升级、提升城市管理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南京等城市相继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举措,且这种势头由一二线城市逐渐向三四线城市辐射。同时,以发展夜间经济为契机,倒逼我国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成效初见。不断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异军突起、中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日益完备、中国夜间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等,均是发展夜间经济的有利条件。
来源:城市进化论
内容解读: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日前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19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到2019年底,已开通城市轨交40城运营总里程已达6736.2公里,体现了城市轨道交通惊人的“生长速度”。无论是在建线路规模,还是新增运营里程,或是运营总里程,成都均名列前茅,是最亮眼的城市。南京、杭州等城市人口吸引力强劲,通过轨道交通拉伸城市骨架,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和规模,有着重要意义,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是城市承载能力提升的前提。从全国来看,轨道交通已成为服务都市圈、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大动脉”,珠三角尤为引人注目;但与不断膨胀的人口规模相比,广深两市轨道交通规模并不匹配,珠三角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来源:规划师笔记
内容解读: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方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总体要求明确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制度设计提出一线放开(海南自贸港与国家海关边境线之间的管理环节要放开)、二线管住(海南自贸港和国内其他地区之间,要设立新的管理环节),保证经济高度自由化和进口商品免收关税等;分步骤分阶段安排划定了2025、2035年前重点任务;组织实施指出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实施机制、稳步推进政策落地。
李铁:成渝“双城计”,重点是遵循城市规律,破除要素流动阻碍
来源:中国城市中心
内容解读:李铁认为,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到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后,成渝经济圈的联系重点应是内部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而不是继续盲目扩大中心城市主城区的规模。二是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不应该人为按主观想象去规定这两个发展空间相互靠拢。三是按照市场规则来配置要素和资源的分布,形成双城经济圈的合理分工,如成都更有成为未来重要消费市场的潜力,重庆航运优势应该充分发挥。四是成渝地区先应利用各自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内的各类城镇,形成相对独立的都市圈体系,再通过基础设施的兴建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形成真正统筹发展的双城经济圈。五是要通过改革来打破行政阻力和等级阻力。
不忘初心,如一始终——暨深规院儿童友好型城市研究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UPDIS共同城市
内容解读:2016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全面建设成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同年8月编制《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围绕拓展空间、社会保障、儿童参与三大策略体系,实施儿童安全保障、空间拓展、儿童参与、社会保障、宣传推广、政策研究等六大行动。2018年,研究中心参与了涵盖棚户区改造、城市更新和综合整治三种更新改造类型的儿童友好型社区试点建设工作。深圳面向落地实施的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建设,致力于创造有趣、好玩、安全的游戏空间,探索了全流程、高效的儿童参与规划和公共事务的技术方法,推动搭建了儿童友好型城市学术交流与研讨平台。如今,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已经成为行业热点之一,并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
期刊精粹 | 纽约哈德逊广场城市更新的多元策略与启示【抢先版】
来源:国际城市规划
内容解读:位于曼哈顿的哈德逊广场为应对交通运力不足、制造业衰败、经济萧条和财政危机、各利益主体矛盾冲突等难题,首先采取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加强纽约大都市地区的通勤可达性。其次以“弹性”的再区划对于土地、建筑和公共空间的管控,通过多种激励机制有效引导私人资本积极参与整个片区的再开发,达到地区最大可建容积率。再采用“价值捕获融资”模式获得初期启动资金,通过商业收入及出售铁路站场部分开发权获得后期收益维持项目运营。最后以市政府牵头与城市相关部门机构共同合作参与开发,让公众和社区参与统一土地利用审议程序、对项目的开发和财政资金进行监督等,建立多方协商的开发运行机制。
规划到施工的实践总结 —封开县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
来源:南粤规划
内容解读: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广东省提出在省际边界打造五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其中,封开县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位于粤桂交界处,是彰显两广文化起源的重要线型载体空间。本文主要介绍了民居立面改造设计过程,项目选取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祥云纹和宝瓶栏杆为主要元素,并在村标、景观平台等全面应用这种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村容村貌,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来源:
内容解读:《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第一次提出“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概念,一时间这样的城市头衔被各城市政府争夺,认为可凭此向中央政府申请特殊政策以推动城市发展。本文认为,即便有“国家中心城市”,也应集中在沿海地区。香港是中国当时唯一的“全球城市”(上海、北京、深圳都还只是在建设过程中),而香港政治环境突变,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关系需要长时间来修正。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应该是:全球城市香港在外,中心城市广州、创新城市深圳高高在上,一群专业镇、工业园区、市县行政中心所在地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其本质就是广州、深圳之间的竞争和他们与腹地之间的关系。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版权,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作者和来源,转载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邮箱:1654527400@qq.com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
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