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作家明白一件事,要想黏住读者,必须控制好节奏,写70%人们已经知道的事,外加30%的新知识。
这样一本400页篇幅的书也不例外。里面夹带着不少被重新包装的老生常谈。但因为作者将它们得体地安置在适当的标题下,所以重刷一遍,温习下旧知识,也没什么不好。比如
克莱伯定律:动物的基础代谢率水平与体重的3/4次幂成正比。用不同物种的哺乳动物为例,体重每增重一倍,物种的代谢率就会提高25%。
斯坦福监狱实验:在特定条件下,好人也会作恶。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社会心理学试验。扮演囚犯和看守的普通人,一旦适应自己的角色,就会作出施虐与受虐的极端行为。该试验被解释为普通人对社会角色的高度认同,社会规训的影响力。
邓巴数字:150定律,这是一个熟人圈子的规模,无论猎人部落还是上千个手机联系人的数字时代,每个人能和他人维持一定人际关系的人数上限是150,这个数字很难突破,可能跟人类神经元能处理的复杂极限有关。
六度关系: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提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间隔的关系不会超过六度,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帕累托法则:又称八二法则,所有变量中,最重要的只有20%。比如最富有的20%的人控制着80%的财富;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客户等等。在经济学中用来解释不平等现象。
六边形网络理论:又称中心地理论。城市地理学家瓦尔特·克里斯塔勒推导出理想地表的聚落分布模式,以依次递减的等级序列,推演到不同层级的市场,次一级市场数量总是上一级数量的三倍。这一著名理论也遭遇批评,毕竟理想地标、纯理性的经济人是不存在的。
齐普夫定律:语言学家乔治·齐普夫发现的词频分布定律,一个单词的频率与它在词频表里的排名成反比。后来有学者证明,城市等级的分布也符合类似规律,即一座城市的等级数字与其人口规模成反比。在城市体系中,排名第一的城市的规模是排名第二名的两倍,是排名第三位的城市的三倍,是排名第四位的城市的四倍。
事实上,过去30年里,有三项诺贝尔奖都跟尺度有关,它们对科学、工程和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临界点和相变动力学:液体如何冻结成固体。达到相变之前的一刻,就是临界点。这一理论既可以解释物理现象,也可以解释市场行为。混沌现象:又称蝴蝶效应,巴西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有可能掀起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飓风。初始变化导致一连串逐渐放大的改变。夸克的发现:物质的组成部分。自然力量的统一,解释宇宙大爆炸的演化。
韦斯特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发现了规模的简单性,即成倍增长的事物背后,有种简洁的规律。这种简单性跨越不同领域,从生态学的代谢理论一直扩展到人类社会。它能解释许多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复杂现象,比如衰老与死亡、睡眠和进化,城市规模与其物理系统、社会生活的关系。
02
城市规模与它的社会表现
成规模的社区能带来一种超越生物领域意义的动力学,绝非简单的、数量上的叠加,这就是所谓的“规模经济”。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蚁群,单独一只小蚂蚁不起眼,笨笨的,然而成千上万只蚂蚁聚集在一起,却能造出结构复杂的蚁穴,抵御地球上的各种灾难。
如果把城市比做人的蚁群,这座巨大的生物体依赖人、商品和信息交流,构成社会网络的复杂性,创造财富。
常识告诉我们,城市越大,社会活动越丰富,机会越多。从事相同的工作,大城市的工资更高,享受一流餐馆、音乐会、博物馆和教育设施的机会也更多。与此同时,人们普遍相信,大城市的犯罪、污染、疾病等社会阴暗面也比小城市更多。
不过韦斯特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大胆地把生物学规律推演到城市规模上,发现了“规模经济”诡异的精确性。具体来说就是
无论住在哪、选择什么交通方式,人们总是花一小时通勤在路上。
城市规模每增长一倍,只需要增加85%的物质基础设施。这意味着超大城市带来材料和能源的巨大节约,和排放和污染的大幅减少。所以也可以说,城市规模越大,越绿色环保,人均碳足迹越小。
扩大规模,意味着更多的社会互动。
一个创意点子会激发创意的集合,个体财富会产生财富的云团。这种事物之间持续不断、彼此作用的叠加效应,也恰恰是城市动力学的核心,它会导致社会关系的指数级增长。
这就是规模经济显示在城市的效果,是“复杂系统”带给人类社会的红利。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而增长,这也解释了全球城市化持续爆炸式增长的驱动力。
这一发现还引起了城市和企业的兴趣,城市和企业,和生物体、生态系统有很多共同点,于是促发了2002年前后的一系列学术研究,经济学、人类学、城市地理、物理学等不同实验室的合作。
这本书里还谈到企业规模与兴衰的规律(企业规模难以超过5000亿美元,多半企业会在3年内死掉)和一些商业规律(为什么有的公司能成功,而另一些却失败了)。
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人类预测未来。
必须要说的是,这些不同领域的发现,其中有些规律已经得到广泛地认可,还有一些刚刚被发现,需要更多验证。
读这本书,我的心得
理论上讲,聪明人想在工作中取得成就,不是靠延长工作时间,而是洞悉事物的规律,预测变化。
学会读懂世界,为明天的市场作准备,而不是在昨天的现实基础上建立业务。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维持现状并不安全。
创新一直在加速,即使现在过的还不错,几年后落后的迹象就会显现。温水煮青蛙,青蛙看似什么都没做错。其实早已命中注定。
理解规模,能帮我们更好的过好自己的生活。
城市具有极强的韧性,作为复杂的适应系统,它们也在持续演化。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生活节奏的加快。
在大城市生活,不仅有更多的社会活动,更大的繁荣,还有更多犯罪和疾病,更大的压力和烦恼。
在看似忙碌热切的生活中,平庸的文化变得流行,精英的鉴赏弥足珍贵。比如花功夫看懂一幅画,慢慢读一本诗集,跟爱人坐下聊聊天,怀着了解对方的目的 而不只是为了解决眼下的问题。
生活节奏再快,外面的世界再热烈,别忘了你还有选择。
自由不是无时不刻,但它一直都在,在某个角落等你望向她。
语言也许是苍白的,你不必一直操劳、追赶。
幸福不是更大、更高、更多,快乐有时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