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渐平,政通人和,百废待兴。金陵东,汤山北,集众能工巧匠,建南京园博园。此地有崇山峻岭,崖壁天堑,又有矿坑谷地,池沼深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相合宜之地,造精品之园。

“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园冶·相地》
相地,即通过园址的现场踏勘,形成对环境、自然条件的评价,以及地形、地势和造景构图的构想等,所谓“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南京园博园,旨在打造顶级的山地花园,相地尤为重要。构建整个场地竖向骨架,其丰富而复杂的现状条件,是难题,更是特色。

园博园鸟瞰实景△

园博园场地竖向图△
园博园场地内总体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竖向高程20-160米之间。基地地形变化丰富,南北两侧的棒槌山、黄龙山连绵起伏,高低错落,核心区域为两山脉中间形成天然的狭长谷地,自西向东犹如一幅长卷。

施工过程中挖掘出来的百米石林△
场地西南角的阳山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明太祖朱元璋功德而开凿的神功圣德碑遗址,石碑具有“天下第一碑”之称,场地蕴含优质石灰岩。整个场地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过程中不乏挖到岩石甚至百米长的石林。而历史上,因为百年矿石的开采,部分山体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崖壁、宕口、矿坑等等。

采矿留下的孔山矿坑崖壁△

大明湖矿坑水潭△
场地山体南麓受到破坏较小,山体汇水自组织形成稳定的汇水线和汇水区域,场地山体北麓大部分在规划红线范围内,由于长期的对山体的破坏,山体汇水不稳定,汇水区域分散在多个矿坑之中。基地内有部分坑塘,存在一定汇水。基地内汇水线东西两侧地势高,北入口处地势低。棒槌山和黄龙山等山脊线形成天然分水线,降雨时可以形成汇水线,山谷地带沿道路东西向有完整溪流景观,局部坑塘可以通过景观手法加以利用。竖向设计,实际上是景观设计的核心技术。无论是建筑设计亦或是种植设计,都应该在整体的竖向设计之后才能进行,景观设计师也必然是合理地根据不同的现状地形,搭配不同的植物种植方式,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

场地空间竖向关系△
在园博园的项目中,复杂的现状场地,也为更好地展示“园艺博览”这一目的而提供了有利条件。设计师在现状地形的基础上,进行土方平衡,竖向整理,丰富空间层次,营造具有场地特色,竖向变化丰富的山地花园群。
台地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众多城市中就出现了台地式的贵族园林景观。台地景观,是解决竖向高差问题的重要设计手法,对地形的塑造效果尤其明显,搭配对应的植物配置方式,很容易营造出规整、宏大等独特的空间氛围。
园博园在半山酒店和主展馆这两个重要节点之间存在有23米的高差,景观设计师在此设计了半山台地作为衔接。以台地的形式充分利用了竖向高差,同时搭配欧式园林的种植方式,展示意大利台地花园的空间氛围,也强化了轴线感和序列感,增添了景观的气势。

半山台地场地现状△

半山台地效果图△
地质断面
南京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宁镇山脉的核心区,被称为中国地质工作的摇篮。其中,从奥陶纪到三叠纪的地层剖面历来是地质教学实习的经典剖面,园博园场地中的棒锤山三叠系剖面就是一处典型的地质断面。

棒锤山地质断面现状△
地质断面是一个很好的展示面,但现状场地缺乏展示的空间。结合地形,对其进行设计。在景观方案中,将立面上地质断面的肌理延伸到平面上,并用层层叠叠的片石组合成山脉之形,以景观手法表现地层挤压的效果,既展示了地质断面的特点,又丰富的竖向的空间变化。此外还保留了部分采矿火车轨道和小火车,搭配观赏草,营造出工业风的氛围。

地质断面处景观效果图△
矿坑
由于历史原因,园博园范围内现存有三大矿坑,分别为:孔山矿坑(24公顷)、泥潭(2.6公顷)矿坑和太明湖矿坑(1.3公顷)。随着工业开采的进程,三大矿坑面积逐年扩大,破坏程度逐年加深,并留下了特有的崖壁景观。

大明湖矿坑现状△
相较于孔山矿坑和泥潭矿坑,大明湖矿坑目前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但仍需要更好的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方案。结合大明湖矿坑的场地现状,在景观方案中,重点突出了“矿坑花园”的主题,用景观的手法对矿坑进行生态修复,同时展示精致的园艺艺术,打造一个繁花似锦的石谷花园。

石谷花园效果图△
对于最大的孔山矿坑崖壁,崔恺院士的团队以矿坑植物园的构想同样也是基于城市双修的理念,在对崖壁矿坑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营造出水下植物园的景观,辅以造雾系统,打造如仙境一般的未来花园。

未来花园效果图(图片来源:中国院方案)△
坡地景观
整个园博园为一狭长谷地,谷地主路旁地形大多为单向坡,若一直如此,免不了会感觉有些单调与乏味。因此,在尊重场地整体地势、尽量平衡土方的基础原则上,在一些有条件的区域进行地形的重塑,以丰富空间形态。同时搭配相应的种植设计,营造出自然、舒朗而精致的坡地景观。

景观三区坡地景观效果图△
在较为开阔出的坡地,可以结合地形设计路径,搭配具有特色的观赏地被,营造出大尺度的油画草甸景观。

油画草甸效果图△
大地艺术
大地艺术,是由极少主义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的。设计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机的结合所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在二号入口处,场地开阔、平坦,在景观方案中设计了地景涟漪的节点,以石头投入水中泛起涟漪为灵感,用大尺度的大地艺术进行表现,具有震撼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倾斜摄影和三维实景模型
通过无人机进行倾斜摄影采取数据,并在Smart3D中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自动建成三维实景模型。运用该项技术,能将施工中的竖向等真实信息及时反馈到BIM平台,用以修正和纠错。

三维实景模型(图片来源:林同棪团队)△
BIM平台
通过BIM平台搭建实景模型,在与BIM技术协同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空间分析,统筹完成园博园总体布局。通过视线分析控制各地块建筑高度、通过公共空间分析加强各地块的整体衔接,以营造基底统一、整体协调的大地景观。

BIM平台(图片来源:林同棪团队)△
后记
南京园博园的建设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秉持着设计的初心,倾听场地的语言,把握新的技艺,我们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2021年4月16日,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宜期待!
文 | 园林与景观规划设计所 夏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