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联村隶属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地处锡山、常熟、江阴三地交界的顾山脚下,是无锡市区的东北门户。其北望顾山葱茏,村内河网密布,淡雅清新的风貌与白墙黛瓦的民居相映成趣,构成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
山联村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对外交通便捷,多年来因依托着顾山特有的自然风景发展生态乡村人文旅游而远近闻名,2018年接待游客约150万人次。山联村也一直是省里市里的老典型,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近30项,近年来更因种植皇菊花而扬名四方,又获“菊花村”之美誉,是苏南先发地区名副其实的“老牌明星村”。山联村下辖43个自然村,共有1600多户,其中村委会所在地“中山”及皇菊花所在地“油车巷”都是美团、携程等网红旅游APP的打卡胜地。

近十年山联村所获主要荣誉△
你以为山联一直都是高歌猛进至今日辉煌的吗?其实从一个“鸡鸣闻三县”的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江苏省最美乡村”,山联村花了十多年时间,闯出了一条具有“山联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十多年前,山联村以采矿为主业,成天炮声隆隆,尘土飞扬,多年来对顾山南麓的过度开采,留下了许多荒坑、荒地,而村级工业的污染治理也成为老百姓心中大患。低质量的发展使得村级财政赤字达一千多万。衰败的面貌给人们留下了满目疮痍、人才凋敝的贫困村印象。
21世纪以来,山联村趁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在企业家村书记吴岳平、全国人大代表村主任朱虹和大学生村官虞嘉烨的带领下,积极参与2005年-2016年江苏省村庄建设实践,先后开展基础设施补充完善、村庄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等工作,关停了矿山和低效工厂,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吸引社会资本和乡贤能人,实现了村庄建设从1.0、2.0到3.0的提升。山联村不断做强做优乡村旅游,从传统农业到现代科技农业,从农房改造到民宿提档升级,从产品升级到服务升级,使村庄富裕起来,成为了“明星村庄”。村民们对集体有了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发地参与到环境清洁和乡村治理,让村庄发展走入了正轨。

江苏新农村建设实践历程下的山联行动△
从滞后发展到弯道超车,山联的乡村旅游已经小有名气。而跟着政策不落伍的山联村意识到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对标江苏省“最美乡村”的先行者们,山联村的产值规模、村集体和人均收入水平等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首先,山联村客均旅游收入仅41元/人次,与同是江苏最美乡村的溧阳李家园村(75元/人次)和吴中旺山村(68元/人次)比,旅游效益偏低;其次,在长江至太湖农业休闲带状空间内有20多处与山联相似的农业休闲旅游点,竞争压力大,有旅游发展同质化竞争的危机;再次,整个苏南地区以村为单位承载了名人、传说、曲艺、古迹等多元文化,但山联村除香山顶寺、山前嘉园几处旅游景点外,文化要素在村庄发展中体现不足,旅游延展性不高;最后现有村级工业与生态旅游主导产业发展关联性不强,尤其少量化工、印染企业对环境存在一定干扰。这些瓶颈和短板预示着山联未来还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
2017年以来,江苏省关于特色田园乡村的创建工作又为山联村注入了升级发展的强心针。创建工作中提出的“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要求也为村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先发地区有着优势基础的“老牌明星村”提档升级之路的探索也成为村庄规划编制的着力点。
特色田园乡村的研究对象是由若干个村组构成的自发集聚形成的自然村落,对于山联这样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庄,为了向更高层次迈进,其研究主体也不应局限于自然村本身,必须放大区域视角,从更大层面借力发展。规划在自然村层面之上,增加“行政村—核心旅游区”两个层面。立足行政村寻求区域竞合发展动力,为山联谋求更高的发展平台;立足核心旅游区,以点串线带面构建多村(组)联动发展的协同圈;立足油车巷、中山等自然村组,保证产业、景观、设施、文化等空间载体落地。
分析周边同类产业竞合要素,加强区域合作,与周边村联动发展;以强化特色主业、构筑旅游生态、创新产业机制为策略,发展“金色”产业;通过一产强特、二产融合、三产提升三个方面,设置山联主导产业的正负面清单。
山联村产业发展正负面清单

规划人文体验、自然农业、特色民宿三类核心景点,形成田园野趣、山水归真、文旅养心三大主题游线。为满足各类消费者差异化需求策划长短游路线。在原五条景观大道基础上增加白玉兰等三条景观大道,串联果园,增加观赏与趣味性的结合。

核心区功能策划示意图△
结合油菜花、皇菊花、银杏、向日葵等种植和黄鳝养殖等特色水产,发展“金色”观光农业,提升“金色山联”农产品知名度,打造“金色山联”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板。构建金丝皇菊主题的“工艺+民俗+文旅”生态圈,鼓励皇菊种植业“走出去”,积极扩大经营面积带动周边地区种植,争创以“金色山联”品牌为代表的菊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菊工坊(废旧加工厂改造)△
结合山联村山水相依的资源特色,对照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场景意向、构建金丝皇菊为特色的江南水乡。结合红豆杉养生保健价值,构建红豆杉主题的“工艺+养生”生态圈,延伸工艺创意、养生保健、抗癌医药等产品链条,扩大品牌影响力。

红豆杉创意坊(废弃化工印刷厂改造)△
通过“合理腾挪建设用地指标、精明投放新增建设用地、有效盘活低效用地”三种方式对村庄土地进行适当的调整,盘活闲置用地,注入商业、旅游服务等新功能,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将现有闲置厂房及民宅,用于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

精细化土地整理示意图(中山)△
结合农民调查调研,合理解决村民建房需求。规划结合地区特色,以乡缘为纽带,总结出多代同堂、兄弟邻建、乡邻友睦等地方特色,提出兄弟同栋、父子同栋、友邻同栋等四层叠墅的建筑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土地指标的问题,保证了在村级层面对土地的控制,为旅游发展所需的设施建设节余了空间。

兄弟邻建情况分析(中山)△
依托山联村委会现有建筑,补充电商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构建旅游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相呼应的复合化空间场所。补充内外衔接、水陆兼备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道路、巷道和村口空间建设,在细节上体现当地文化元素。
(1)做强油车巷传统文化
规划提炼油车巷自然村落的传统文化要素,建设“五坊两苑”空间载体,传承油车文化。在文化空间落地方面,以建筑风貌优劣、现状建筑闲置与否、建筑质量好坏等因素对进行因子叠加和加权赋值,分析适宜集中改造的区域;在功能布局方面,结合村口服务节点,打造油坊、菊坊、茶坊、酒坊、杉坊为功能的手工技艺坊,以及戏苑、武苑为功能的民间艺术苑。

油车巷五坊两苑文化空间落地△
(2)打造中山旅游文化
规划总结中山自然村落的菊文化、禅文化、乡贤文化和早茶文化等特色,以“品菊、坐禅、听戏”为主题,打造旅游服务名片。以文化+旅游服务为主题,建设菊工坊、电商服务网点、剧场、名人堂、精品民宿等载体,完善工艺文化展示、电商旅游服务等功能。对滨水剧场和名人堂节点进行深化设计,突出对外展示功能,将原村内废弃加工厂改造成前店后厂的菊工坊,融入工艺流程展示及皇菊工艺品销售等功能,让旅游活动丰富起来。

中山戏曲及名人文化演绎△
规划利用矿坑的生态修复设计三界湖湿地公园,彰显生态特色,设计迷你公园、生态修复馆等场所和设施承载休闲娱乐和生态教育等功能;同时通过生态驳岸优化、净水植物引导、生活型滨水空间和开敞型滨水空间的塑造等设计手法来优化滨水环境,体现水乡特质。

顾山南麓矿坑的生态修复△
规划实施以来,山联村在生产、生活、生态方面提档升级,取得了质的飞跃,2019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餐饮、民宿、游线等向特色化迈进,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升。
产业振兴方面,绿自然生态园扩充旅游产品序列,提升项目内涵,增加樱桃园采摘、船屋听书等多项内容;围绕“金色”主业,开拓了菊花米酒、菊花糕点、菊花掼蛋、菊花入菜等多种产品,以生态养生为特色,着手培育红豆杉盆景、红豆杉茶饮等多个产业。
文旅升级方面,开通金色山联航道及720、733旅游公交等多条水陆游线,为村民及游客出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水云居、老书记之家等小湾里民宿建成并投入使用,其投资开发模式在无锡市及周边地区被广泛推广。尊重原生居民生活环境,将小湾里村组内约20户闲置民宅以“嵌入式”开发模式打造,民宿建筑与村民民宅共生共融,成为空置民宅盘活改造及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新样板。同时,呼应东篱水乡特色,补充船屋及荷塘小舍特色民宿,创新水乡特色旅游体验。
文化传承方面,山联村全年组织乡村产业振兴及文化活动逾50次,接待全国各地来访团队超100个,将山联文化和山联模式推广到全国,也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前往山联开设玉器创作、木雕、葵花籽作画等艺术创作工坊。坐听山间鸟鸣,卧看树荫婆娑,山联的早茶文化也得到了推广,吸引了无锡周边更多游客驱车前来品早茶、游寺庙、登顾山。
生态修复方面,完成了旅游核心区河道生态护坡、滨水步道、滨水小品的建设,采矿遗留荒坑改造的三界湖矿坑湿地公园正在持续建设中,加上组团广场、生态停车场等的建设,为村民生活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规划实施以来的山联实践,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山规划总平面△

油车巷规划总平面△


金色山联,东篱水乡!这个“老牌明星村”的提档升级大幕正在开启!
项目组成员:
分管:李正伦
负责:冒艳楠
项目组:王玉祺、杜浩、王晶、周文、嵇卫东、孙苏谊、陈萍、许浩、谢凯
文 | 规划设计二所 冒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