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意味着人人享有发展机会,享有发展成果,从而吸引人民群众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力量凝聚成强大合力融入到方方面面的具体工作中来。这当然也是当今乡村振兴工作的出发点,面对中国情况各异的广大农村,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呢? “以人民为中心”应关注乡村中各类人群的基本需求和特色需求,配置合适的空间和场所,通过有侧重的供给吸引更多的资源要素向乡村集中,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农业和农村作为城乡空间中最基本的载体,空间的策略决定了人的发展,要提出解决当前村庄发展中各种问题的方法,就要“以人民为中心”去分析需求,提出对策和策略。 本文以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摇塘圩为例,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设计策略。
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摇塘圩村位于苏南地区高度城镇化发展区域内,其外围为连贯苏州、无锡的城镇连绵带,村庄北临鹅湖镇区,属于城郊融合型村落。摇塘圩村包括摇塘圩、蒋塘坝和北荡角三个村民小组,三个小组环南青荡而居(图1),共有263户、约九百余人,产业以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在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图1:摇塘圩区位图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长三角地区快速城镇化进程以来,苏南地区的发展呈现了高度城乡融合的特征,而乡村中的村民也出现了分化现象,在这点上摇塘圩村民极具代表性,总体概括如下:
苏南地区中小学多集中建设在镇区,乡村儿童在镇区上学,课后也不用从事农业劳作,基本已经脱离乡村的生活方式,除住村儿童仍然回村睡觉之外,乡村的生活方式与脉络离他们已经逐步远去。 当年以乡镇企业为名发展的“苏南模式”让村民“离土不离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被“新苏南模式”取代,强调把村民逐步带进城镇工作,变成了“离土也离乡”,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先进的交通工具使得通勤成本大大较低,村民早出晚归使得乡村俨然成为了“卧村”。 苏南地区老年人大多家境无忧,平时在村中以打牌、健身和做一些家务为主,工忙的时候去农场中采摘、除草或进工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补贴家用,处于一种“半养半工”状态。
由于居住成本相对低廉、就业机会丰富,苏南地区的城郊村庄大多出现了外来人口的增长,甚至有超过本地村民的趋势。 通过对摇塘圩村的相关人员统计发现,这些新外来人有的很快地补缺了进城、进镇务工村民从事田间种植;有的租村房居住,也成为了早出晚归的两栖务工人员;也有创业精英,运用才智将当地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形成特色服务,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到乡村体验特色。这些人员的涌入,延续了村庄的发展,也悄悄地改变着相对固化的村庄空间与场所。 环南青荡的农务整体以果园、蔬菜、水稻、苗木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图2),但是目前承包规模较小,难以发挥整合优势,已经不能成为村民致富的首选产业,该地区民间渐渐意识到“精致农业将成为苏南农业新趋势”。外来的新摇塘圩村人拥有更广的知识、更大的视野和更强的创新意识,希望通过更多的科研和技术支持来发展精致农业,以提升产业附加值。
图2:环南青荡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由于苏南地区城镇工业基础好、待遇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在城镇就业,为了节约成本,大量外来人口选择在城镇周边的乡村居住。如摇塘圩小组由于位于鹅湖镇区边缘的区位特点,共有超过40%比例的辅屋出租,租房人数达到271人(图3),主要来自安徽、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等中西部省份。这些就业者大部分购买了小汽车,但是村庄公共服务能够供给精神满足和技能提升的设施不足。

图3:摇塘圩小组辅屋出租情况
发达的苏南城镇群蕴含着无限的资本、人才要素和广阔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者瞄准了苏南的乡村旅游市场。2018年,玫瑰文化园游客量超过了20万人次,日最大游客量超过6000人次,园区内部的餐饮民宿、文化休闲设施供不应求。外来投资者通过在乡村创业来享受田园,实现自我价值。 环南青荡乡村旅游以中初级旅游产品为主,乡村旅游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和假日性特征,特别是果树开花和采摘的春秋两季,节假日人流量极大。玫瑰文化园在玫瑰种植的基础上,加入了儿童科普、体验等活动,凭借南青荡和玫瑰园优美的资源发展了少量民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是总体数量不足、特色不显。
规划通过对村民的问卷调查,了解“乡村人”的多元需求,以期为后续的规划策略提供佐证。 本地年轻人大部分在镇区工作,目前仅少部分有离开乡村的打算,绝大部分仍然会留在乡村,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他们期待能够回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顾虑,主要是自身资金和技术不足,创业存在一定的风险(图4)。图4:年轻人留村意愿及参与乡村振兴的顾虑
老年人由于常年习惯了乡村生活方式,坚持留村养老,但是目前最主要的顾虑是担心没有人照顾、缺乏公园等活动场地、老年活动设施,希望增加文化、体育、卫生设施和活动场地(图5)。
图5:老年人养老的意愿、遇到的困难与希望完善的方面
种植户认为现有承包面积较小,不能发挥规模优势,希望在做大的同时增加技术含量,提升附加值,并希望政府能够在技术培训和新领域的知识介绍方面给予扶持(图6)。图6:农场主遇到的困难和希望增加的服务
在与外来租房者的访谈中得知,由于乡村租房廉价,他们仍会住在乡村,基于此他们自己在辅屋配备了空调、冰箱等必备家电。但是,由于乡村缺乏文化活动,工作之余的生活形式较为单一,希望在村中有一些综合性的文化设施,包括图书室、咖啡室、技术培训室等,一方面丰富闲暇的生活,另一方面能增加一些知识,以备未来回乡或留下创业。
玫瑰文化园是游客最大的吸引点,南青荡的景观也颇受游客青睐,也有部分游客选择荡口古镇+特色花园的组合游。他们认为玫瑰文化园在多元旅游产品开发上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南青荡整体形态优美、面积适宜,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韵味,有必要环南青荡进行整体塑造,让人重拾乡愁;另外,还需要增强较为高端的旅游服务设施,增加乡村特色和文化活力(图7)。
图7:吸引游客的因素、需要完善的方面和乡村创业顾虑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把乡村各类人群的需求主要分为生存需求、致富需求、社交需求、定制需求、自我需求等五个层次:生存需求是希望通过技术的进步提高农作物产量、经济附加值,从而达到示范作用,为大区域生产尽可能好的农业产品;致富需求则是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多方位增加富民路径,同时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到乡村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社交需求则是为本地人和新村民等不同人群能够寻求自身的兴趣追求并进行社会交流,形成新的乡村社交网络;定制需求主要是针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寻求自身需求的特色化体验;自我需求是为了享受田园生活或者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更多地体现精神层面的满足。
图8:“乡村人”的需求“马斯洛金字塔”
乡村各类人群五种需求的实现均需要不同的场所营造,承载贴切的实践行为,形成空间与需求的对应和统一。在摇塘圩村的规划实践中,针对“以人为中心”的需求,规划设置了研创田坊、产业藤条、新贤之家、文旅驿站和新韵湖荡等新业态空间来呼应需求。
针对种植户对农业技术和效益提升的需求,解决农业中产、学、研脱节的问题,规划提出了研创田坊的设想,它是田间产业的研发孵化器,主要包括乡创小屋、研发实验田(图9)。研创田坊外围为生产实践区。乡创小屋主要用于数据记录、农业技术研发、高科技农具停放等,研发试验田则是对各类农业技术研发实验的农田,也可用于对农户现场指导。当技术较为成熟之后,研发成果可在研创田坊的外围广大农田区域进行规模化推广,促进农业向高效、生态、精致化提升。

图9:摇塘圩小组研创田坊规划示意图
摇塘圩特色产业以鲜花种植为主,周边也开发了部分民宿,规划通过一二三产联动,深化文化休闲创意服务,延伸玫瑰产业链,拓展游乐、体验、休闲、科普等功能,打造玫瑰风情体验区(图10)。通过玫瑰文化园的主体作用,带动扶持其他业态的发展,引导更多的人回乡或到摇塘圩进行相关业态的再创业,体现特色产业延链、扩链,也促成新村民的自我价值实现。
图10:玫瑰文化园产业藤条示意图
为了解决乡村缺乏人气、相互交流变少的现象,针对乡村各类群体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技术培训的需求,规划结合空置用房改造为新贤之家,其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为新旧“村民”提供活动场所,加强交流学习和互助成长,培育新乡贤。新贤之家内精心设置了精神文明展廊、特色田园展廊、乡村生活艺术展廊和活动中心等,配备了技术培训讲堂、咖啡休闲聊吧、农家书屋、健身房、老年活动中心等各类功能场所(图11),不仅为各类人群提供交流场所,凝聚合力,增加了乡村活力,更重要的是为有创业理想的人提供了学习场所和实现平台。
图11:新贤之家平面图及改造效果图
针对乡村中存在的空置用房和仅老年人居住的半空置用房的状况,为解决乡村旅游中缺乏高端服务设施的短板,规划倡导宅基地“三权分置”,将空置和半空置用房改为民宿、半民宿设施和其他文旅休闲设施,提供多样化产品,增加村民收入。例如,在蒋塘坝村落中结合现状空置较为集中的民房,通过建筑外观乡土化改造及院落的微环境设计,改造为集住宿、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特色民宿综合体(图12)。除此之外,还改造了玫瑰文化馆、精油加工坊等文化、民俗、乡村产业体验等设施,满足各类人群的定制化需求。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水生态和环境品质是乡村的本底标签,但多年来快速城镇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村生态的退化和景观的衰败。规划针对南青荡良好的水荡生态基底,通过联通水系,防治面源污染和种植滨水生态植物来达到活水、净水、靓水的功效;并在环南青荡沿线建设生态滨水步道和高品质田园景观,让人能够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记住乡愁(图13)。也让“新旧”村民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图13:浓郁的江南水乡氛围
“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建设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同理,乡村规划建设必须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了解“乡村人”的多元需求,借助城市资源和要素对乡村振兴形成推动作用,提供符合不同人群的公共产品,从供给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图14:摇塘圩村设计平面图

图15:蒋塘坝小组效果图
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摇塘圩于2018年成功入围江苏省第三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鹅湖村摇塘圩特色田园建设试点规划》获得2019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项目组成员:
分管:李正伦
项目组:袁新国、侯杰、孙经纬、嵇卫东、王译瑶、许浩、吴静
特别感谢赵彬所长对本文的悉心指导!
文 | 规划设计二所 袁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