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2020年6月29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与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撰写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框架研究》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邀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撰写序言。本篇为序言原文。
袁 昕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
技术创新中心 主任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自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衰退。据联合国评估,全球有100万物种正因人类活动而遭受灭绝威胁。
快速发展与扩张中的城市,正在给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承载场所,虽仅占据全球陆地表面积的2%,但其高强度的生产消费活动,却对城市及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造成深远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蔓延扩张,人类聚居场所逐渐渗入进许多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与它们的生存空间相互交错,它们与人类共享着同一个居住环境。
拥挤的城市 ?pexels
长期以来,城市与自然被看待成对立的两个系统,城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中的重要性被普遍忽略,城市生物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特殊组成部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地研究。此刻,新冠病毒全球肆虐,以繁华都市为荣耀的人类文明,如何真正实现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我们又应该如何在高强度人类活动与野生动物的生存发展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平衡关系,如何最大程度地确保人类与其它物种之间的和谐共生,都是当下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城市里的生物多样性?WWF
新时代在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引导下的规划体系改革,迫切需要将城市生物多样性问题纳入研究视野。适逢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即将在我国举办,清华同衡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开展研究,试图针对城市生物多样性问题,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较为全面并具有一定普适性的策略框架和行动计划,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0年第十五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
此项研究仅是一个开端,未来我们仍将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在规划领域的相关工作。诚挚期盼能与诸多朋友一起,共同推动城市生物多样性相关工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共同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未来图景。
查看完整报告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图片|《城市生物多样性框架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