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两会期间,他再次肯定了地摊经济的积极作用。一时间,地摊经济在全国各地火了起来。
市集原本就是城市最基本功能,贩夫走卒,引车卖浆,是古已有之的职业,也是维持生计最便捷的手段之一。随着城市化进入中高级阶段,大家对于环境品质、空间秩序等提出新要求,所以从严管理各种摊贩,有着其时代背景。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地摊经济、小店经济、夜市经济是重要的经济形态,是对正规经济的积极补充。同时,必须正视的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不少城市的面貌世界一流,但人均收入远在世界50强之外,高楼大厦的背后还有不少城中村等非正规居住形式,全国还有6亿人的月收入只有千元上下,他们当中不少人不得不依靠摆摊、家政、装修等非正规就业谋生。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如何保就业、惠民生、增收入,保障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必须打破一些思维惯性,纠正对于非正规经济的歧视和偏见,让摆摊的经营者有尊严地生活。我们不能为了秩序和美观的目的,而牺牲部分社会成员生存的权利。
图片来源:新华社
说到底,这是如何认识城市的问题。高楼大厦、立交桥不是城市的本质,人,才是城市的主体。抽象意义上的市民,不应该掩盖居民的多元特征,他们有血有肉、有着七情六欲,具有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多层次的生活追求,应该在空间上得到尊重和保障。对不少原住民而言,地摊可能就是一种城市的生活气息、烟火气或乡愁;对很多外来者而言,地摊购物、夜市消费是一种体验经济、人生履历;对不少消费者而言,去农贸市场买菜、到“苍蝇店”吃面,不只是经济行为,更包含着情感消费。街道也不只是用于车水马龙的交通,还具有场所营造的价值,是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载体。巴塞罗那的博盖利亚菜市场已成为城市的独特文化现象,鹿特丹的拱廊市场更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成就和城市的新地标。
决策者不能只看到国际竞争力,而忘记了中低收入阶层有尊严地生活;不能总盯着世界五百强、市场交易所,更要考虑老百姓衣食住行的便利与生活成本。真正吸引人的城市,是有生活气息、包容性的城市。这当中,设计的作用不可或缺,选择恰当的街市区位,为场地布局、空间设计、交通组织、环境与景观控制等提供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规划师的擅长和责任。规划要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导向,满足人民需求,需要绣花功夫。
本刊执行主编 石楠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微信改版后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只需要5秒钟哟~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微信号: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支持iPad下载)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关注我们,精彩无限~! 点下“在看”哟~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