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章梗概
明北京紫禁城实测东西750m长,南北960m长,周长3420m。
首先,和元大都宫城周长一样,北宋汴京金明池琼林苑、金中都“皇城”、以及《明史》所记的明中都宫城周长也是9里30步。另外,如《宋史》所记北宋西京宫城周长“九里三百步”、 《宣和遗事》记北宋东京汴梁城皇城周长“九里十三步”。从以上周长尺度中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数值中均包含着 “9”和“3”。可以推测制定这样的周长很可能是出于对《易经》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附会,以勉励君主自强不息,勤勉不懈,保持警惕。
其次,通过《南村辍耕录》记载的元宫城的尺度及“里-步”换算关系计算可得,其面积为5.125里2。忽略5.125里2和宫城周长“九里三十步”也就是9.125里中的单位,两个数值的比值为5.125÷9.125≈0.56。这一比例式中不仅含有“5”和“9”而且其比值与5︰9的结果0.56也一致。因此笔者推测《经世大典》中记载的元宫城尺度是追求对《易经》乾卦“九五”的爻辞:“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附会而设计的,以此体现君王尊贵的象征意义。
再次,《国朝宫史续编》记“紫禁城局皇城内,周六里……南北长二百三十六丈二尺,东西长三百有二丈九尺五寸”,可知其南北长2362尺、东西长3029尺5寸,以1里=360步、5尺/步可换算为,东西长1.31里、南北长1.68里、周长5.98里。但是采用元代的1里=240步来换算 ,其东西为1.96里、南北为2.52里,周长约为8.99里非常接近于9里,其面积为4.9392里2亦接近于5里2,二者的比值关系正是9︰5。说明北京紫禁城在追求和元宫城一样的象征效果时不仅采用了与元宫城相同的形状,而且还采用了元代的1里=240步的“里-步”换算方式。
2
文中未尽之言
(撰稿:赵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