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历史实践来看,“环峙”蕴含辨识“山川环异”、环布人文标志、凝炼格局意象与提升城市境界的实践逻辑,尤重人文空间秩序与大地山川秩序的相得益彰。在具体实践中,营城者往往用心甄选环绕城市周围的山巅、崖边、水口等形势要地和风景胜地,巧施人文点缀,因地制宜营造亭、台、楼、阁、塔等标志建筑,创造一系列可“揆地势”“聚风景”“凝人心”的城市人文标识空间。同时,营城者十分注重对这些环邑空间的关联设计,使彼此在构图秩序、视景效果上建立巧妙的呼应关系,形成具有整体意义的“环型”格局与景观意象。加之中国古人对于不同空间方位的独特理解,为此番格局注入了特有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形成了在城之东南标立文峰塔、在城北修建真武阁等诸多特色实践模式。纵观各地营城实践,“环峙”格局的形成皆非一蹴而就,其经由历代先贤反复地遍查山川、接续前贤营城之事,不断积淀形成融汇一方山水胜景、承载地域文脉精神的精妙格局,并经历代文人的凝炼与升华,备受地方崇尚,成为一方城市文化环境建设和传承的重要历史根基。
2
江西石城,“南挹贵人峰,北扆迎恩石,东华仙岭峙左,西华厨岭峙右”,形胜颇佳。营城者因循“四山聚秀”的特点,巧择城东南琴江水面开阔处营建宝福塔,并在城外西南琴江回澜处修建标峰塔,使两塔列峙于琴江河畔,营造出“一水盈盈绕古城,彼岓浮图相对卓”的特色景观。同时,营城者结合城南五里贵人峰“如端人正笏而立,群山罗拥皆其坐镇”的特殊形势,远借“贵峦拱翠”之秀景营建学宫;结合城四周的东华山、西华山、骑马岭以及城北“迎恩石”、双峰顶等山水格局要区,巧营书院、寺观等多处人文空间,塑造环城标志体系,并凝炼“环邑八景”,极大地提振了城市格局。古人对此格局意象赞曰,“琴江山水煞清幽,八景参差环城郭”。
贵州兴义,“水环四境,山矗万峰”,自古为形胜之区。营城者巧妙结合城池四围山川形势布局人文空间,建构了人文标志体系“耸峙环抱于城”的特色格局。论及其要,营城者乃择滨江平衍处的两山之巅,分别营建文笔峰和魁星阁、仓颉庙,形成塔、阁并峙之势,提振城之东北形势。因城南防御之需,巧借龙井、桅杆山峰之险而营筑城垣,形成山城一体、以山为阙的精妙格局;同时结合城外东南、西南、西北方“几座异峰突起”的独特形势,择山巅点缀玉皇阁、梓潼阁等多处人文空间。由此形成了人文标志体系“环护”“拱峙于城”的城市特色格局。
请旋转手机
打开中江全景图
(图片来源:720云)
点我
主持:王树声
图文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
了解更多《》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