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好的城市一定是有活力的城市,“活力”是城市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有机更新是城市更新的常态,是保持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的动力。
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它的发展时空是被高度压缩的。所以更新模式也呈现出快速的迭代特征。早期的更新项目出现于80年代末期,罗湖旧城就是有机更新类型。到2000年左右不断的涌现出一系列如罗湖口岸,东门老街等项目都是典型的有机更新范例。2004年开始至今。拆除重建成为针对城市中心区内城中村等高密度地区的主导更新方式。占据主导绝并不意味着它被广泛认可,这个过程中,能够反映城市发展历程和集体记忆,具有社会、人文、场所等内涵的公共价值地区也在不断消失。2018年编制的城中村更新专项规划,提出城中村作为深圳一大特色空间,合理保留,以有机更新为主,标志着有机更新成为深圳现阶段一种重要的主导式更新手段。
城市活力概念,包含了经济的增长性和结构合理性、人口的年轻与包容度以及空间的丰富和多元性。有活力的城市往往有着大量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一座城市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来源,也是重要媒介。有机更新未来的重要抓手是公共空间。
有机更新的方法路径方面,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很重要,我们应突破传统的单一空间维度的思考,规划师应该关注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进程之间的关系,应以社会空间的方法论作为基础开展以社会修复为目的的有机更新,否则即使有机更新也容易流于形式,重演空洞的城市美化运动,并修剪有活力的社会自发力。以下有3点建议:
1、事件推动。关注近年来出现的策略都市主义的方法,通过对空间的运营或临时性占有来实验空间的改造,一般是临时的,并以小见大,提升着场所的使用率与活力,并作为触媒促进下一步动作与扩散。纽约绿灯工程就是因临时性改造带来巨大的社会利益最终演变成永久性项目的例子。在深圳,类似的案例是双年展对南头古城的推动。2017年,“深港双城双年展”做了初步探索,深港澳“同宗同源文化底蕴”方面的重大历史意义和保护价值逐渐被认同。2019年,南头古城有机更新成为先行示范区的文化战略实施项目。
2、政策推动。纽约、新加坡是两个典型的具有多元文化和独特风貌的国际城市,其本土文化和特色风貌的留存得益于及时建立了特色风貌保育体系,并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差异化的管理政策进行精细化的管控引导。深圳正在积极的划定特色风貌区,提出禁止拆除重建等政策要求。
3、传媒推动。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推广微更新,推动社会的自下而上的实现认知的更新。例如北京的“向前一步”,事实上,公众媒体也是公共参与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