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更新与城市活力专家笔谈
我国城镇化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后,城市发展模式已从“增量扩张”逐渐转向“存量提升”,寻求高质量的城镇化道路。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批先行先试城市,开始尝试在土地资源约束条件下,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公共要素的保障提升、城市社区的“微更新”、城市精细化治理等措施手段,推进城市建成环境的有机更新,激发城市活力。面对高密度、功能多样、产权复杂的建成环境以及信息社会的多样化公众诉求,城市更新在不同城市中的路径选择和机制构建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多样性。
本期笔谈我们邀请了国内城市更新领域的代表性专家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等先行城市的规划师就此话题进行笔谈,共同探讨存量时代中国城市更新所面临的挑战及其规划应对。
黄瓴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教授
有机更新彰显秩序,城市活力
孕育繁荣
反思我国过去40年快速城镇化历程,注重速度与增量,在快速创造一个个城市新秩序的同时,常常忽略甚至扼杀了城市活力与繁荣。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教训深刻。随着我国进入城镇化的下半场,如何面对增存并举的现实环境,秩序与繁荣兼得,追求城市高质量发展,遵循城市有机更新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地探索发展路径与方法,让城市活力再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以山地城市重庆为例,稍微梳理一下近十年来的城市更新历程,主要包括:山城步道建设、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旧城文创项目培育(2010);渝中区流动摊点布点规划(2011);第一个街道社区发展规划、发布《关于推进主城区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2013);发布《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扩建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深化主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14);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重庆市主城区街道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布点规划(2015);发布《重庆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实施方案》、启动重庆市片区更新规划试点、渝中区社区更新总体思路研究与试点行动规划(2017);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主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概念方案征集(2018);启动城市旧区改造、发布《关于印发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工作方案的通知》、渝中区山城步道提升行动规划等(2019)。在此过程中,重庆已然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网红城,正努力走向舒适宜居的目的地。
三点体会:1.以人民为中心,树立常态化的城市有机更新价值观念,以包容、共享的抱持态度顺应城市的发展规律。2.增加时间维度,从社会过程视角不断审视和修正更新与活力、秩序与繁荣的价值关联与实践效果。3.将不同尺度的城市更新规划纳入城市空间治理体系,从空间治理视角探索因地制宜的跨学科跨部门协作式更新规划途径。
供稿:城市更新规划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