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文分析可知,理想模式和现实模式都具有其局限性或缺陷性。理想模式虽然有很高的规划命中率,但是完全忽略了城乡规划所处的变幻莫测的大环境,忽略了未来的不确定性。毕竟规划目标的命中并不完全等同于军事学中敌我双方武器的命中,后者有比较客观现实的数据支撑,如子弹速度、方向角度及风速等诸多可预测的因素;而对于前者,其影响因素显得更难以捉摸,规划的速度很难界定,并没有一个精确的数据,规划的方向亦是抽象的名词,并不能用方位角度来准确定位,涉及发展目标、方案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具体细节,更是与现时政策、领导意志和个人观念等休戚相关。
在不确定因素影响下产生的面向现状的现实模式,虽然体现了规划发展目标、方案编制及实施管理三者间存在的相互不确定性的可能性,但是也表现出了现状规划命中率的低下。分析现实模式的成因,主要受以下五个因素的影响:
(1) 定量预测型规划目标的单一性取值,忽略了预测可能存在的误差性。发展目标中的人口、用地等规模预测都是基于现状的数据推导而来的,即使忽略数据本身存在的误差,不同预测方式得出的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偏向,因而参照某一确定数据得到的规划目标本身存在不稳定性。
(2) 定性方向型规划目标存在多个并列目标无重点、分散的情形,规划总是试图包含所有方面,在经济、社会、生态、人文……每一个目标上都试图做得“丰满”,最终导致每个城市的规划套路都基本相同,几乎每一个城市都可以冠上“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名片。大而全的规划目标体系导致在规划方案编制时丧失了选择目标的侧重性,最终使每一个方面都显得单薄而形式化。
(3) 规划项目中规划参与人员的频繁变动是影响规划目标确定和方案编制合理性很重要的因素。在军事学射击上,常常会出现一种状况,叫作“首发不命中”,这往往是由于首发时场地状况、器械状况的不熟悉及心理因素导致的。一方面,由于规划师往往都是规划项目所在城市中的“过客”,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和理解城市;另一方面,一个规划的其他相关规划或后续规划又常常是由不同的规划师来参与完成,因而规划师们所经历的大多数项目都有着类似“首发”的情形,对规划场地的认识不足或者认识过度估计都是极其容易发生的事情。
(4) 方案编制的理念和方法总是滞后于现实问题的发生,保守式规划或跨越式规划导致方案编制本身的可操作性不高,易导致规划失效。
(5) 现实问题的灵活性和实施管理环节的人为主观性导致规划实施路径未必遵循方案编制的规划路线,当实施路径偏离过大时,则会导致实施结果与发展目标的偏离,使规划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