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期规划日报
guihuayun.com

从NBA球队的名称,看美国城市的人文与地理
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
NBA已经成为美国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不但代表了篮球,而且也包含了许多篮球之外的东西。从地理教学的角度,看NBA篮球队的队名,就可以获得球队所在地区的一些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历史以及工业分布状况的等一些地理信息。
一、反应气候与地理特征的:
1、迈阿密热火(Miami Heat):1988年组建,球队位于四季温暖宜人的佛罗里达的迈阿密,所以在众多队名后选名单中选中了“热”,既现示出了迈阿密的气候条件,又希望球队能有个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的未来。

2、密尔沃基雄鹿(Milwaukee Bucks):1968年加入NBA,密尔沃基在密歇根湖西岸的威斯康星州,那里的森林中,野生的“雄鹿”强壮、弹跳力好,于是成了密尔沃基球队的队名。
3、孟菲斯灰熊(Memphis Grizzlies):灰熊队于1995年诞生,当时主场设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市,并以加拿大西部非常有代表性(在美国西部也多有分布)的动物“大灰熊”给球队命名,象征着篮球的力量。2001年,灰熊队主场迁到美国密西西河中下游的田纳西州孟菲斯市,但“灰熊”这个队名保留了来。
4、明尼苏达森林狼(Minnesota Timberwolves):1989年加盟NBA,明尼苏达美国北部。这支球队就是以明尼苏达地区数量一种凶猛的野生动物“森林狼”命名。

5、新奥尔良黄蜂(New Orleans Hornets):1988年在夏洛特组建并进入NBA。夏洛特市位于美国东南部的北卡罗莱纳州,球队的队标就是一只凶猛的班胡蜂,夏洛特市的市徽上也有蜂的图案,黄蜂是当地森林中一种常见的凶猛蜂种。2002年黄蜂队由夏洛特市搬迁到了新奥尔良,地理环境变了,但带有球队诞生地环境特征的队名保留了下来。
6、菲尼克斯太阳(Phoenix Suns):球队建于1968年,菲尼克斯是亚利桑那州的首府,位于美国西海岸的沙漠中,年降水量稀少,阳光充足,以“太阳”为队名最有代表意义。

7、夏洛特山猫(Charlotte Bobcats):山猫队于2004年加入NBA。 “山猫”,是北卡罗莱纳州山林中的野生动物,它机警、善于捕捉猎物,拥有猫科动物的所有习性。这个名字也能很好地表现球队的特点。
二、反应当地经济特色的:
9.底特律活塞(Detroit Pistons):1948年加入NBA时大本营在福特怀恩,老板是从事活塞制造业的,“活塞”就成了球队的队名。1957年,球队迁到汽车城底特律后仍然沿用这个名字。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等世界第一流汽车公司都在这里设厂。底特律生产的汽车,其数量占全球第一位。
10.华盛顿奇才(Washington Wizards):1961年加入NBA,球队大本营还在巴尔的摩时队名为“子弹队”,因为巴尔的摩的军需产业非常发达。球队迁往华盛顿后继续用“子弹队”这个名字,因为叫“子弹”有暴力倾向,直到1997-1998赛季才改为“奇才队”。

11.西雅图超音速(Seattle Supersonics):球队诞生在西雅图,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的总部所在地。1967年球队建立的时候,波音公司正在开发制造超音速客机,而在波音公司帮助下创立的球队也选择了“超音速”这个名字。
12.休斯敦火箭(Houston Rockets):球队最早是在盛行军需产业的圣地亚哥,1961年迁美国国家航空天局(NASA)所在地休斯顿后,“火箭”这个名字更加名副其实了。
13.芝加哥公牛(Chicago Bulls):1966年加盟NBA,芝加哥位于五大湖地区,为满足美国东北部城市对肉奶的需要,当地乳畜业非常发达,所以“公牛”便成了芝加哥职业篮球队的队名。

三、反映早期欧洲移民历史类
1、波士顿凯尔特人(Boston Celtics):1946年,11个冰球大老板商量成立新的篮球联盟,于是BAA应运生,凯尔特人队是最初的11支球队之一。由于波士顿有许多爱尔兰移民,其中有不少移民是凯尔特人,所以球队初建时队名就叫“原始凯尔特人队”,后简化成“凯尔特人队”。
2、纽约尼克斯(New York Knicks):加入NBA时间1946年,正确的说法是“灯笼裤队”,因为纽约有大量荷兰移民,荷兰人最喜欢穿宽松肥大的灯笼裤,而“尼克斯”只是“灯笼裤”一词的译音。
四、反应西部开发类
1、洛杉矶湖人(L.A. Lakers):1948年加盟NBA时,“湖人”的大意是在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作或者居住的人。

2、圣安东尼奥马刺(San Antonio Spurs):NBA的创始球队之一,最早时球队大本营在达拉斯,队名为“达拉斯橡木队”,1970年更名为“得克萨斯橡木队”。当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森林中橡木(一种木质硬实的树种)多见。这也反映了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1973年移师圣安东尼奥后改名为“马刺队”。“马刺”是骑马者钉在鞋后跟上的一种铁制的刺马针,以此为队名,可以反映出美国西部大开发的时代特征。
3、达拉斯小牛(Dallas Mavericks):达拉斯是美国西部得州城市,取名Mavericks就是纪念当地的西部牛仔生活。
4、波特兰开拓者(Portland Trail Blazers):成立于1970年,当时波特兰正好是西部大开发的中心地,因此用“开拓者”给球队命名也能反映出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

5、丹佛掘金(Denver Nuggets):原名“丹佛火箭队”,是ABA创始球队之一。1974年加入NBA后改名为“金块队”,因为19世纪美国家对西部进行大开发时,曾在丹佛发现了金矿。丹佛所以的科罗拉多州金矿等矿产资源丰富。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全文,关注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

从综合防灾到韧性城市:新常态下上海城市安全的战略构想|上海城市规划
2016-04-14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
摘录:

上海未来可能面临的多元城市风险
摘录:转型,从综合防灾到韧性城市
3.1 对于韧性城市的理解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韧性城市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是对于韧性城市应当具备动态学习能力、多维度分散外界扰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特质具有较为普遍的共识。
本文所指的韧性城市是为了加强城市的自适应性,确保城市在遭受不确定或突发城市灾害时能够快速分散风险并恢复稳定的自动调整能力。
3.2 上海建设韧性城市的总体思路
据此,以“加强弹性适应能力,建设动态维护、多级网络、联合共治的韧性城市”为总体目标,从技术工程、空间防御、社会治理3个方面提出上海建设韧性城市的总体思路。
一是构建与时俱进的防御体系预先布控城市防灾重点。动态评估未来1—2年内可能发生的重点城市灾害,加强部署重点防御,以此解决传统规划静态预测的时效性越来越短的问题。
二是以城市灾害发生的地域性特征为切入点,构建多级网络风险分散体系。
三是通过联合共治逐步缓解单向传导管控引起的安全意识薄弱、资金紧缺等问题。
3.3 上海建设韧性城市的战略构想
3.3.1 构建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
对接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动态的、可及时调整的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以此应对上海未来城市风险趋势的快速变化、传统规划静态预测的时效性越来越短的问题。
重点包括两大功能:一是资料信息的汇总、处理与甄别,识别重点城市风险并提出防御措施及建议。二是实现多部门协调与即时资源调度。

上海韧性城市建设的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总体框架
3.3.2 加强“生活圈-城镇圈-市域”全空间尺度的韧性建设
以多功能性、冗余度和多尺度的网络连接性为参照路径,结合不同空间尺度与地域特征灵活构建“生活圈—城镇圈—市域”3个空间尺度的城市韧性。
当突发城市灾害时,各个空间尺度的韧性效应叠加作用,共同分散城市风险。
社区生活圈是城市安全防御最基本的空间单元,与市民生活直接相关。一是结合低风险区域的公共开放空间作为临时避难场所,查漏补缺,补充设计满足避难要求的公共空间。二是定期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在城镇圈层面,通过网络设计提升城市韧性,即加强相对独立的社区生活圈之间的联系。一是从城镇圈层面统筹资源,更好地为社区生活圈服务。二是维持城镇圈范围内的多功能性,加强社区生活圈的联系,有利于社区生活圈功能互补,提高整体系统的稳定性。
在市域层面,通过功能布局和冗余设计提升城市韧性。一是城市功能布局不宜过度集聚,且要避开灾害高发区。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高风险区域,应尽快制定功能转移计划或强化技术工程防御手段,从源头上降低甚至避开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二是冗余设计市政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包括水系统、电力系统、燃气系统等,提升各系统的灾害承受力。
3.3.3 构建多元参与联合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灾前防御、灾时应急和灾后重建的全过程,培育安全文化,构建政府、专家与技术人员、社会各界等多元力量联合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灾害应对能力。

韧性城市的多元参与社会共治模式示意图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全文。

张宇星:城市设计的未来价值
2016-04-14 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
摘录:城市空间的价值逻辑
城市分两部分,看得见的城市和看不见的城市,看得见的城市纷繁复杂,但只是是冰山一角;看不见的城市无处不在,遵循着大道至简的法则。
我们在设计城市时,不应该简单去设计城市中能够看见的风景,更需要设计整个风景后面隐匿的规则、权力、权利和价值逻辑。
城市设计应该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表层的城市设计,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城市实景。
第二层是浅层的城市设计,就是在图纸上将一切的技术规范所呈现出来的城市设计。
第三层是深层的城市设计,就是我们城市空间的权利所有者和权力操控人,对这个城市的赋权行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权利和权力的设计。
第四层是价值逻辑的设计,它是“设计”城市设计的设计,所以它是最深层次的城市设计。
空间的价值逻辑,实际上是一整套价值体系,包含主导价值和次生价值。主导价值是最具有控制性的力量。
从古至今,大概包括哪些主导价值呢?
首先,是军事主导的价值逻辑,其次是宗教主导的价值逻辑、王权主导的价值逻辑、城市政府主导的价值逻辑、资本主导的价值逻辑,最后是分享平台主导的价值逻辑。
人类的城市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一个城市空间价值逻辑的进化史。在进化中,城市完成了一次一次的蜕变。与价值逻辑相对应的是一系列空间标志物,或者叫做图腾。

每一种价值逻辑对应着一个世代,一个世代则对应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每一个世代的图腾作为这个世代的象征物,最容易被保护,又最容易被摧毁。
摘录:城市设计的未来价值
正如前面所讲,资本对我们产生了巨大影响。城市设计如果上来就做设计,很可能不知道为谁而设计,不知道被谁控制而设计,不知道设计最终价值是什么。所以必须把所有的价值逻辑搞清楚,城市设计才能下笔,不然下笔就错、下笔就害人、下笔就害城市,甚至不单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别的城市。
当站在全球化角度和历史角度考虑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城市设计已经不是简单的对一个城市自身当前状态的设计,它实际上是要考虑全球大的设计和时间设计,这里面存在很多伦理问题。
城市设计的未来价值体系,包括城市设计的正向价值和逆向价值,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建构。

一是从世代景观保护角度,如何让不同世代的空间遗产兼容?要避免站在单一世代角度排斥其他世代遗产。并且要化解不同世代遗产层叠所产生的“时间伦理”问题,即在城市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不同世代之间以及其与当代城市发展之间,谁有优先的被保护和发展权?这需要我们建立一整套逻辑自洽的方法体系。
二是从差异性塑造角度,需要吸引来自全球的差异性,形成特色并增加附加值。但要避免站在单一城市角度吸收差异性和排斥同质性,因为同质性的全球传播必然带来“地区伦理”问题。城市设计在塑造差异性的同时,如何减少对其他城市差异性的损害?这需要建立一个基于差异性和同质性全球平衡的方法体系。
三是从资本积累吸收角度,帮助城市吸收全球资本,来为城市生长提供能量、激发城市活力。但要避免唯发展导向和唯GDP导向,以及全球资本对基本人性的控制和压抑。防止空间的物化、符号化、空洞化、工程化、冰冷化,要让空间发展最终回归于人的使用感受。这需要城市设计建立一个高度集成和软性的用户界面体系。
四是从空间权利分享角度,让空间物尽其用,回归于民,回到每一个使用者手上去,避免空间沦落为单纯的资本积累和产权占有工具。要建立一个符合商业运营规则的空间分享机制和平台,因为空间权利一旦分享之后,资本运营效益有可能会降低,所以城市设计要建立一种符合新经济生长规律的新型空间分享体系。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全文。



网页端查看:guihuayun.com

国匠优选01:规划师积木,工作与减压工具
国匠优选02:增强现实,动物与绘画
国匠优选03:增强现实,VR口袋交通

国匠城:http://bbs.caup.net
规划头条:http://upnews.cn
规划导航:http://guihuadaohang.com
多搜搜:http://duosos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