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高新区核心区是四川金象化工产业园、西部药谷产业园和泡菜产业园三大产业园连接地带的一块空白飞地区域,面积约为8.2km2,2019年9月眉山市提出将其创建为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目标。
高新区位于眉山市中心城区西侧,北接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图2)。在天府新区构筑的“一带两翼、一城六区”空间结构中,高新区占据成眉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带的重要地位,是眉山市融入成都大都市圈、天府新区的空间和产业载体,也是眉山市实现城市发展、产业转型及实践公园城市的最佳首发区域。该区域周边的三大产业园区已经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经济社会发展良好,交通便利。在城市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观的指导下,该区域的功能定位为集高端制造、商务会展、研发孵化和科技创新于一体的现代化产城融合核心区,以公园城市理念指导该区域的发展将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基础价值——重构“图—底”关系,注重生态价值引领与本底营造
通过将区域内现状道路、高压走廊(黄线控制及影响范围)、水系( 醴泉河水系蓝线保护范围)、现状土地的农林用地属性及植被分布情况,以及场地的坡度、坡向和高程等作为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子,重点分析场地适宜性建设对生态景观的影响因素。场域内有贯穿基地的醴泉河水系,生态景观资源较好,依次对距离河岸30m、150m两个区间进行评价,以分析基地内生态资源对开发建设的影响,确定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用地的比例关系( 图3)。
首先,充分利用区域内的醴泉河水系,结合自然及周边城市功能营造“五段式”特色水系景观,打造以休息游憩功能为主的城市绿道,依次为纽带串联各核心功能组团内呈点状、线状、片状分布的街区游园、道路绿化和公园绿地,形成多元、多形态的公园体系。拓河为湖,营造片区的核心人文生态景观公园,植入文化元素并融入游乐功能;结合科技和生态手段,利用泄洪区域建设以生态保育、自然科普教育为主题的城市雨洪公园。
其次,建立多维立体的生态景观系统。推行“第五维度绿化”计划,鼓励利用地面公共花园、屋顶花园、天空廊道和垂直绿墙等多维度的垂直立体绿化;将公共景观设计与绿化系统规划相结合,建设绿色基础设施,通过绿色屋顶及墙面、可呼吸的地面铺装、下凹式绿地、涵养型生态植被草沟、植被缓冲带、雨水花园实现以生态绿色为“图”(图4)。
(二)主导价值——营造开放共享空间,突出“以人民为中心”
以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共存共融为着力点,在城市空间环境设计中围绕产城功能营造开放共享空间,为大多数人提供便捷的就业机会与条件;围绕设施配套共享进行居民生活、教育、医疗、文化设施、休闲健身交流等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
围绕产城一体的理念,兼顾城市活力与效率的产城一体单元,构建复合的产城单元配套设施体系;围绕生产研发厂区配套职工公寓型住宅,促进产城一体单元生活、生产功能在空间布局上的协调,形成集生活与工作于一体的产城单元和功能组团;通过发展部分创新产业吸引高精尖产业入驻,从而带动部分传统产业,相互促进,共同打造宜业宜居的智慧高地(图5)。
围绕高新区核心区的功能需求,设置满足周边产业功能需求的共享型科技金融服务区;发展金融服务、共享商务办公、酒店会议和会展交流中心等业态,通过金融商务地块建筑围合成核心公共场所—金融家俱乐部和金融广场等形式的城市空间,形成相互联系的商务服务体系。
通过综合利用生态空间、休闲游憩空间和生产开放空间,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生活性空间、生产性空间的共享价值,营造以生活为主的公共交流空间、以生产为主的产业交流空间等。
(1) 公共交流空间:突出生活性与便捷性。
公共交流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城市居民、外来游客,兼顾商务商业人员的需求,以公园、广场作为公共交流空间之间的链接点,在良好的休闲游憩环境中植入形象展示、城市客厅和城市接待等功能。
(2) 产业交流空间:突出职业性与生产性特征。
围绕生产研发功能,各产业单元之间形成院落围合式的产业交流分享空间,为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等之间的交流提供场所。加强生产研发区域的科研组团、中试组团、生产组团、生活组团、商业组团区域之间的联系,形成宜车、宜人的双层次交通系统。
(三)组织价值——融地域、利益、价值、生命为一体,同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滨水生态休闲带、园区道路等为空间载体,通过生态设计与文化景观设计,实现生态与城市文态的结合。以区域内的产业物质形态为元素,结合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元素进行设计演化,打造形象节点、形象展示轴、产业发展轴和综合服务轴等产业文态空间,形成以公园为中心的多种产业集聚模式,以及以公园生态产品为基础的城市产业游憩休闲旅游综合体(图6)。
将规划区划分为“一核、五区”的整体空间形态(图7),以提升产业聚集与服务的价值。“一核”指创新服务核,偏研发与生产服务功能,服务整个高新区。“五区”分别为:①高新高创服务区,主要功能为科技企业区域总部、科技研发与展示、商务办公等,以科技广场为活动核心,周边布置科技创新、科技研发、产业创新和智慧产业类的不同功能;②高效产业区,以智能检测中心、商务办公、产品中试和产品生产为主要功能,形成产业小组团式布局,以人为本,营造高效产业生产氛围;③高智人才居住组团,以高品质的居住环境、第五代居住模式为导向,开创眉山市五代居住样板,为区域人才提供居住配套服务;④高能物流配套区,以物流、仓储功能为主;⑤产业孵化区,以高新技术孵化园为载体,搭建技术创新平台。
(1)通过云轨交通模式提升城市科技价值与生活品质。
沿醴泉河生态游憩带规划长度约为25 km的云轨交通,利用水系和绿化带连接成为环线,增强高新区核心区的空中吸引力,未来既是综合交通系统组成部分,以“看得见的轨道交通”展示高新区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又是“动感之轴”,即一条融博览、游乐、观光游览为一体的交通游赏动线。
(2)综合管廊与智慧城市并行,促进城市设施集约高效运行。
采用综合管廊技术和智慧城市技术手段提升城市市政管理与维护水平,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智慧城市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