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福州划定19处历史地段 三层次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分类
(编号:8)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3-10-14 10:01:20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市在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委托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与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2—2020)》。9日,记者从规划部门获悉,该项规划已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三层次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范围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中心城区范围相同,包括福州市辖5区(晋安区除寿山、日溪、宦溪)和闽侯县荆溪镇、上街镇、南屿镇、南通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以及连江县琯头镇,面积1447平方公里。主要从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和文物古迹三个层次对名城的历史文化资源、空间格局和风貌等进行严格保护,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并对传统文化提出保护措施,对市域历史文化遗产提出原则性的保护要求。 中心城区重点保护由历史城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闽江历史文化廊道等构成的整体格局与风貌。其中,历史城区由古城区和滨江地区(台江片区、仓前片区)组成,面积10.10平方公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包括闽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林浦、螺洲、阳岐、南屿、青口五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规划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要求严格保护现有的历史遗存与空间格局风貌。闽江历史文化廊道要突出古文化遗址、古村落景观、近代史迹和沿线山水景观等特色,以昙石山文化为源头,以闽都传统文化和近现代文化为主线,延续和织补历史文化脉络,加强独有的文化特色展示,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同时控制好闽江沿岸建设的空间尺度,协调城市新区现代景观和闽江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景观的关系,逐步创造与历史传统文化风貌一脉相承又富有时代感的滨江城市景观特色。 重点保护和展示“三山两塔一条街”的空间格局 规划指出,历史城区应从整体上保护“一路串两厢”的用地形态和“三山鼎立、二塔对峙、样楼独秀、一线贯串、内水萦绕、襟江带湖”的城市空间景观格局。 其中,古城区应重点保护和展示“三山两塔一条街”的空间格局,延续“两山两街区”的肌理、尺度和历史风貌,合理控制古城高度和城市景观线;滨江地区重点控制大庙山至烟台山之间新建建筑高度和城市景观,处理好闽江地带历史风貌保护和滨水景观建设的关系,严格保护近现代发展形成的历史街道、历史建筑和总体风貌。 重点保护八一七历史文化中轴线,加强中轴线与周边重要历史地段的空间和视线联系。其中,屏山—鼓楼轴段应延续行政办公功能,加强街景整治,适当设置开放空间,保持适宜人行的道路尺度;鼓楼—南门兜轴段以保护为主,严格控制沿线建筑风貌和建筑尺度,增加开放空间,加强乌山与于山、乌塔与白塔、三坊七巷与朱紫坊之间的联系,延续传统商业文化功能,提升商业业态;南门兜—洋头口轴段依托茶亭河,处理好古城内外的过渡关系,丰富空间层次;洋头口—大桥头轴段延续商业功能特色,营造台江特有的市井商业文化气氛,重点处理好大桥头节点和烟台山的呼应关系;烟台山—五虎山延伸段应保持主要山体的通视。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显山露水”,保护原有街巷格局,维持现状街道宜人的空间尺度,合理控制道路宽度及沿街建筑物后退道路距离。 全市划定19处历史地段 根据规划,我市历史地段共划定19处,根据风貌与格局的完整性、保存文物及历史建筑的数量与规模、历史文化价值与影响等情况,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历史文化街区,共三处,分别为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二是历史文化风貌区,共八处,分别为烟台山、屏山、乌山、于山、西湖、冶山、马尾、洪塘;三是历史建筑群,共八处,分别为南公园、福建协和大学、苍霞及大桥头台江汛、马厂街、公园路及跑马场、禅臣花园、泛船浦、晋安鼓岭等建筑群。规划针对各历史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保护区划,明确保护的重点要素,提出保护整治的要求与主要措施。 保护各类文物古迹,重点是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优秀近现代建筑、文化遗址地下埋藏区以及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要素。 针对市域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我市还从整体性的角度提出闽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除了对市域的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和重要文化遗址提出常规性的保护要求外,对区域文化关联度较高的物质文化遗产,还规划以文化为脉络,从区域层面提升对单体遗产保护价值的认识,通过保护文化生态的完整性来避免孤立的生存状态。对闽都文化的主要类别,如闽越文化、闽学文化、船政文化等,将分散的空间资源及载体进行黏合,实施区域整体保护,提升保护的力度。 (福州晚报首席记者 陈鹤 文章来自福州晚报 原文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