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各地规划部门基本是针对业务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来建设规划“一张图”,因此它们的具体做法和侧重点不尽相同。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规划“一张图”的研究可大致归纳为数据管理、规划整合、技术方法、工作机制和应用系统五方面内容。
(1) 数据管理。一方面,数据管理着力于破解数据分散问题,改变以前分割的、多系统零散的孤岛式管理方式,以相互关联、统一的视图为规划业务开展提供全面、准确、动态的信息支撑。另一方面,随着规划编制、管理理念和方法的不断发展,规划“一张图”的数据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基础地理数据、规划现状数据、规划成果数据、规划实施管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等逐步被纳入“一张图”的数据体系,尤其是整合了规划管理等业务成果的规划现状数据逐步成为与规划成果数据同样举足轻重的关键性内容,这一特征在规划制定和规划评估环节尤为突出。因此,规划“一张图”实质上已发展成了规划“一套图”。
(2) 规划整合。规划整合可以说是发挥规划“一张图”对规划业务的支撑作用的关键环节,前后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一规合一”阶段,主要是对城市规划行业内部各种规划成果的整合,出发点是避免不同层级法定规划、非法定规划、不同专题、不同专项及不同专业的规划成果之间出现矛盾冲突,解决“规划打架”问题,为规划审批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是“两规合一”和“多规合一”阶段,主要是对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不同行业规划成果在数据层面的整合,目的是促进不同行业规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提高政府对城市空间综合管理的效力和效率。
(3) 技术方法。从各地建设情况看,计算机辅助制图和空间信息技术的内容居于主要地位。例如,促进GIS与CAD技术联动和一体化,解决基础制图平台和办公服务平台之间的数据瓶颈。此外,三维可视化、面向对象与模型数据渐进传输等技术也被逐渐引入到规划“一张图”的管理和应用中。
(4) 工作机制。主要研究在数据流程、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分工、管理职责、对接方法和标准规范等工作机制,目的是形成完整、长效、协同的工作环境,工作机制的设计对于规划“一张图”内容的更新尤为重要。
(5) 应用系统。各地在实践中通过建设规划“一张图”应用系统,一方面,在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将整合的数据和有效的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提高办公效率;另一方面,提供空间查询、属性查询、几何拓扑分析、专题图制作和信息挖掘分析等功能服务,使规划“一张图”的数据服务于规划业务,发挥其数据价值。
综合已有的研究和实践看,规划“一张图”涉及内容甚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也是一个涉及规划核心业务的大平台。目前,规划“一张图”主要包括数据整合、数据成果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面向规划业务全过程的整体服务和支持能力相对欠缺,如在规划实施评价、监督检查等方面缺乏相关指标管理的功能等。同时,规划“一张图”对当前新技术发展和新数据环境的响应也略显不足,如对社会大数据的引入和整合、面向规划应用的决策分析等。因此,仍需在整体认知、设计和应用实践上对面向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规划“一张图”的建设进行深入思考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