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东京湾区,城市更新,多摩新城,千叶新城,Brillia 项目,产业导入&升级
东京湾区从战后开始,进行了充分的新城建设实践。虽然东京周边的新城已经成为了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新城也渐渐“老”去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新城自身的更新。本期就聚焦东京湾区的新城更新主题,看看新城们如何自我“纠偏”。
作者:张文晖丨知识管理中心
从满足住房到职住平衡
01
战后-60年代
超大睡城只为解决住房问题
战后的20年间,是日本经济高速恢复阶段,这时期大量人口涌向东京市中心。此时,政府最为头疼的就是城市住宅无法满足人口需求,因此出现了一系列面积巨大,且以住宅为主,产业为辅的新城。其中,以多摩田园都市、多摩新城为主要代表。
以建于60年代中期的多摩新城为例,迄今为止都是日本最大的新城,东西绵延15公里,面积达到28.8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2万。这个坐落在丘陵巨型的新城,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完全开发完毕,与建设于50年代的多摩田园都市一道,为东京的人口向西郊疏解起到关键作用。
多摩新城
图片来源:华高莱斯 1/6图片工作室
02
70年代-80年代
重视产业,追求职住平衡
70年代的产业转型期,加上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导致此后建设的新城,不再偏向于解决住宅需求,而是追求生活设施的完善,以及产业的跟进。1986 年中央政府修改了《新住宅市街地开发法》,认可了按此法律的土地收买模式建设的卧城,可发展与生活服务无关的产业,这成为郊区新城向职住平衡转型的契机。
在此期间的代表,如利用邻近成田空港发展金融产业的千叶新城,凭借业务核都市和东京都长期规划等地方政策开发形成的台场(展览、娱乐产业)、幕张新都心(会展、商务)、埼玉新都心(政务、商务)等,都大力导入了产业内容,成为了带动东京湾区各个方向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
幕张新城
03
90年代-至今
专注修炼内功
经历了90年代初的泡沫破裂,日本经济进入长期停滞,而东京湾区也受到重创,曾经被日本人骄傲的称为“房价永不会下落”的东京,房价近乎腰斩,再加上人口增长缓慢,新城建设陷入停滞。
这一时期,几乎是唯一的大型新城建设项目,就是沿筑波快线由若干站点前区域组成的“筑波快线城”,这是一个小型新城的集合;新城建设的目的也更加聚焦和精准——包括了面向东京市中心年轻家庭的流山市,也包括了致力于研发与智慧城市建设同时发力的柏叶Smart City等。
柏叶Smart City
新城的三大世纪难题
战后第一批新城,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这些新城面临着三大问题——人口减少、生活不便与产业不足。
新城人口
——老的老,跑的跑
老龄化是困扰新城的一大问题。以多摩新城为例,在2010年时老龄化率已经达到16%,在70年代初大量整体迁入的人们,现在全都变成了老人,这些人难以搬迁。
人口变老也就罢了,更大的问题是年轻人也留不住。多摩新城目前人口增长基本停滞,徘徊在22万人左右;虽然每年都有新迁入居民,但以多摩市境内区域为主迁出者不在少数。年轻人更加向往热闹都市的氛围,宁愿去市中心租房,也不愿住在郊区新城里。
多摩新城主要社区老龄化率(蓝条为65岁以上比例,橙条为75岁以上比例)
图片来源:sumai-machi
新城生活
——购物难,缺设施
购物难,生活设施少:类似于多摩新城等大型新城,虽然电车站前区域设施齐全,但广大的住宅区内部,依然生活不便。对于日常购物极其困难的新城居民,有了一个新的称谓——“购物难民”。针对这种情况,虽然在部分住宅区设置了超市、便利店等设施,但由于客流稀少,关门者众多。
多摩新城的住宅区,生活设施缺乏
缺少设施,出行困难:新城中大量3-6层的公寓楼,其中超过一半没有电梯。在当年只是为了快速建设起来而没有考虑未来的实用性,然而当居民都老去时,在只有楼梯的公寓里,上下楼就变成了困难的事情。
老去的新城,寻求重生
住宅更新
缓慢但有效的处方
为了解决新城老旧住宅楼的问题,各个新城开始试验住宅更新的方法。其中最典型的是多摩新城的诹访二丁目——Brillia 项目。
Brillia项目2010年开始重建,2013年竣工,将原本23栋5层公寓群,改建成7栋高层公寓群,容积率从0.5升至1.5,住宅数相比之前几乎翻倍,不仅平衡了建设资金,而且重新吸引了大量核心家庭人口入驻,社区的老龄化率从32%降至24%,被称为日本规模最大,也是最成功的社区重建项目。
Brillia项目规划图
图片来源:Brillia多摩新城
Brillia项目实景图
图片来源:b-tamant
产业导入&升级
让新城重生的唯一途径
导入企业后台服务+研发:相对于建设之初就引入了大量产业的幕张新都心等新城来讲,多摩新城这种以生活服务为主要产业的新城,缺乏足够的本地产业来支撑人口的不断流入。
多摩新城本就缺乏工业企业,为了增加本地就业,下力气吸引第三产业进驻,尤其是研发机构以及企业后台服务中心的引进,如朝日生命保险、东京海上日动系统、瑞穗银行信息中心、野村综合研究所和三菱UFJ银行商务中心等。
多摩新城的朝日生命保险大厦
转向为二产服务的三产:临近成田空港的千叶新城,原本计划借助成田空港发展临空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产业。但随着近年来人口增长乏力,开始转向工业服务业领域。
于2016年开始陆续建成投入使用的Goodman Business Park,向全球科技企业与先进制造企业提供高端物流中心与数据中心设施,已经确定入驻了谷歌、宝马等知名企业。在大量核心家庭人口迁入带动下,新城的人口也重新突破10万。
Goodman Business Park
图片来源:LNews
结 语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大肆建设新城的热潮逐渐退却,留下了众多如北京天通苑、回龙观等规模庞大,遍地住宅楼的郊区新城。但无论当下如何人满为患,这些以住宅为主的郊区新城,未来难免陷入人口老化、生活不便、人口下降的困境中;而新城整体的升级改造,乃至产业的转型,才是在危机到来前,未雨绸缪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