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城镇化中后期,大拆大建的时代已经过去,城市发展的重点从增量改造转向存量提升,“修修补补”的精细化改造将成常态,因而也亟需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住建厅厅长、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副主委王玉志建议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出台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的指导性意见,成立强有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细化各部门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中应负的职责以及应出台的配套政策措施,协同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孝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院长许方盛今年带上全国两会的建议之一就是“加强老旧小区改造顶层设计”。他认为,目前,我国《物权法》《城乡规划法》《建筑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中,诸多条文涉及老旧小区改造问题,但过于分散、内容不全,也未明确各部门职责。因此,他建议专门就老旧小区改造进行立法,明确老旧小区维修改造实施条件及相关要求;明确政府、部门、企业、居民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规范涉及老旧小区改造的项目规划、审批、实施、验收等环节的具体要求。“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同时也是有效的稳投资举措。应该把这项好事办好。”许方盛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宗余指出,由于我国相关行业规范不断演变,抗震、消防等技术标准不断提高,而部分建筑结构满足建成年代的技术规范,不能满足最新技术规范要求,抗震、消防又是老旧小区改造中重点改造内容。对此,他建议编制老旧小区“新规范”,明确老旧小区改造技术规范,以及各项改造内容的标准规范等。同时,对已建成小区,按照街道或社区进行整合,结合“十五分钟生活圈”要求进行“再规划”,平衡片区内各种资源关系,完善缺失的基础设施。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更新法》,多措并举,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更新。他表示,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不是孤立的任务,关系到风貌保护、产业转型、动能转换、生态环境、城市安全、社会稳定乃至城区文明等各个方面。对于寸土寸金的黄浦来说,城市更新和旧区改造是黄浦创造发展空间“新增量”的重要途径。
代表委员们表示,目前要做好“六稳”的工作,其中一个“稳”就是稳投资。抓准老旧小区改造切入点,既能满足群众的期盼,又有利于拓展内需、促消费,同时又不会导致重复建设的重大项目,来扩大有效投资,努力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一举多得之效。
需要注意的是,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并不只是粉刷墙面、添置电梯等单一设备的工作,而是由表及里、从硬件到软件、从物态换新到生态营造的系统性工程。正因为此,老旧小区改造需要资金量巨大,既需要政府投资,也需要社会力量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