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不熟
各位朋友,这是城市战争的一篇订制文章,赞助商是位于广国际金融城的保利金融大都汇,感谢赞助商的支持,也期待读者朋友的理解与支持。本篇文章的预约标题是《广州的超车机会》。
一
媒体上“唱衰广州”的论据,可以归结为三点,第一是新经济不强,缺乏一个像BAT或者是华为、小米这样的领军型科技公司;第二是房价涨不起来,与京沪深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三是政府的财力不足,已经接近二线城市的水平。
老实说,这三点都在理上,但还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没有深入理解到广州作为一个传统中心城市在今天遭遇的困境。
新经济是什么?它首先是一种风险极高的烧钱游戏。面对BAT的成功,大众看到的是财富英豪的荣耀,但是风险投资家看到的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怆。
很难想像,如果不是创投基金与纳斯达克、港交所的资金支持,还不会有今天的谷歌与facebook,还会不会有今天的BAT?
今天深圳的上市公司超过200家,在数量上可与京沪媲美,但很难假设,如果没有深交所这个“近水楼台”,科研院校如此匮乏的深圳,还会不会冒出多如牛毛的高科技创业型公司?
新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需要冒险,冒险则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广州没有证交所、期交所,缺少创投基金,缺乏灵活的小微信贷政策。更重要的是,作为粤商的代表,广州企业家务实、低调、不露财,普遍对上市融资、资本运作缺乏兴趣。
以上市公司数量为例(截止2015年年末),广州只有68家,只相当于深圳的1/3、杭州的1/2,排在北上深苏杭之后。
若论民间金融的活力,广州的差距可能还要大。以私募基金的数量为例(2016年4月14日),广州的数量是1055个,不到深圳的1/4,甚至低于杭州(1559),足见广州金融活力的不足。
与广州一样,杭州也没有多少特殊政策,也缺乏证交所、期货交易所等全国性交易平台,但是杭州有胆识、懂创新,政府与本地银行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创投基金与民间借贷非常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与北上深的不足。这一点,尤为值得广州学习。
二
再说房价,房价是什么?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哪里钱多,哪里房价就高。放眼全球城市中房价最高的那一梯队,基本上都是金融中心或者科创中心:美国房价最高的是纽约与硅谷,不是芝加哥与洛杉矶;在中国也一样,房价最高的一直都是上海、深圳、杭州这类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城市,而非天津、重庆、苏州等以实业见长的城市。
金融中心聚财,科创中心生财,钱多了就往不动产里砸,全世界都这样。广州房价上涨乏力,根本上也要归结为这座城市在金融与科创两方面都不出彩。
再说政府的财力,财力主要来自哪里?当然是税收,那么各行各业中,谁的创税能力最强?过去一定是能源、工业与房地产开发,但是今天,这些行业通通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有的亏损、有的倒闭,真正扛起纳税大旗还是金融与新经济产业,以及房地产的存量交易。
2015年,深圳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超过30%,堪称一骑绝尘、遥居榜首,靠的就是其稳步增长的新经济,以及火爆的股市与楼市。反观广州,这三样几乎一样都不沾边,财政收入的增速自然表现平平,再加上财政留成低,必然陷入财力不足的困境。
三
可见,无论是新经济,还是房价,以及政府财力,都绕不开“金融”这个若隐若现的幽灵:因为金融活力不足,影响到城市对资本的聚集与整合能力,再影响到新经济的培育与居民的就业机会,进而影响到房价的走势与政府的钱袋子。
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心城市,广州是国家重要的客流中心与物流中心,这也是广州作为一线城市的最大筹码,但是很遗憾,广州还不是一个重要的资金流中心——这意味着广州并非一个功能完备的中心城市,只是一个跛脚的中心城市。
而在最近两年的官方文件中,广州似乎淡化了“金融中心”这个提法,甚至连“区域型金融中心”都很少提及,很多时候只是委婉地提一句“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这是一种不太明智的战略性失误,以广州现有的民间财富储备量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更上一层楼的金融中心。
总体来说,广州比之深圳,胜在作为一个中心城市的平台效应与集散能力;深圳比之广州,则胜在作为一个创业之城的金融活力与新经济培育力;广州比之深圳,胜在总量与基本功;深圳比之广州,则胜在锐气与想像力。
说得通俗一些,广州比之深圳,胜在广交会、白云机场、广州南站、广州港以及各类专业市场等大型客流与物流集散平台;深圳比之广州,则胜在深交所、创投基金、股份制银行等凸显经济活力的金融资源。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广州要弥补自己的短板,就必须乘上“新经济”这趟时代快车,而这需要有强大金融业作为支持。广州差的不是金融的总量,差的是金融的活跃度与创新力,这需要一个高水平的政策试验平台,作为广州唯一明确赋予金融功能的新城——国际金融城当仁不让,立志于为广州新经济的培育提供平台支撑。
让我们欢迎本篇文章的赞助商“保利金融大都汇”的出场:
保利金融大都汇所在的广州国际金融城,总面积7.5平方公里,包括起步区和西核心区两部分。根据规划,金融城将集聚发展区域金融总部,积极发展消费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金融租赁、财务公司等金融新业态,推进金融服务载体、主体、形式的创新,打造金融创新产业新高地。

2013年2月,金融城首批土地公开出让。目前已有保利、绿地、平安、新华人寿、越秀集团等诸多大牌企业进驻。
天河区副区长曾表示,明年,起步区首批项目大楼就将完工,其他批次出让地块也将在3-4年之后建成,预计5年内金融城能够全面运作起来。

不可否认,这是一座承载希望,定位颇高的城市,其蓝图显示:金融城将开发全国最大的地下城,地下空间面积约180万平米,约是目前广州最大的珠江新城地下空间的3.6倍。
同时,起步区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60万平,地标乃450米高的国际金融交流中心,其高度仅次于广州第一高楼广州东塔。

而未来的交通配套,金融城也毫不马虎,广佛环线、地铁、有轨电车…,足以媲美与它一江之隔的琶洲。
至于保利地产,作为生于广州,长于广州的央企,对金融城的建设,自然当仁不让。
本月中旬,占地面积3.3万平,总建面积达30万平的保利金融大都汇,便将耀世登场。

这个占据金融城第一排的综合体,堪称“大城门面”,其由两栋塔楼组成。东塔为超甲级写字楼,西塔从低到高分别为写字楼、3.5创新LOFT公寓和4.5米复式公寓。
两部分商业中心通过空中走廊连接,而顶部6至9层分别各有一栋2900平的小型总部写字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