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写完成的《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方法创新与实践》一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深规院《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方法创新与实践系列丛书》(共8册)的重要组成。本书已在线上网络平台(京东、当当、淘宝)及线下各大新华书店销售,欢迎购买!
深规院市政规划研究院是国内较早关注和开展城市内涝防治系统规划和建设实践的专业技术团队之一。2010年开始,通过深圳国际低碳城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的研究和规划工作,展开了针对城市内涝防治系统从理论研究到各层次专项规划再到工程设计的全过程技术研发,期间多次组织技术人员赴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区开展学习和交流,并结合在深圳市、西安市、扬州市、清远市等地的多项相关规划实践,逐渐形成和丰富了城市内涝防治设施的规划理论和编制方法。
《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方法创新与实践》一书系统介绍了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方法与规划实践相关的各项内容。通过总结国内外城市内涝防治工程经验和梳理城市典型地区内涝防治设施规划的实践,对城市内涝防治工程的发展历程、技术革新以及其规划的体系、编制指引、技术方法、水力模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阐述,是目前国内第一本系统阐述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的学术著作。

全书包括基础篇、方法篇、实践篇和附录等4大篇。主要涉及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的“十大核心内容”:(1)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概念与理念;(2)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的工作定位、方法创新、规划层次;(3)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4)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的工作原则、目标、内容;(5)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的总体规划层次、详细规划层次和专题研究的内容要求;(6)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的规划编制指引;(7)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的主要技术方法;(8)水力模型应用;(9)不同类型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的实践案例;(10)规划的编制费用收费参考及计费方法等。
第1篇 基础篇
第1章 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概念和理念
1.1 基本概念
1.2 国内城市内涝概况
1.3 城市内涝防治工程发展历程
1.4 城市内涝防治理念与方法革新
第2章 国外城市洪涝防治系统概况
2.1 美国
2.2 英国
2.3 德国
2.4 荷兰
2.5 新加坡
2.6 日本
第3章 国内城市内涝防治系统概况
3.1 香港地区
3.2 北京市
3.3 上海市
3.4 广州市
3.5 深圳市
3.6 重庆市
第4章 国内现有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4.1 相关法规政策
4.2 相关标准规范
第2篇 方法篇
第5章 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工作剖析
5.1 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缘由
5.2 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工作定位
5.3 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要求
5.4 规划理念转变与方法创新
5.5 规划层次
5.6 与其他规划之间的关系
第6章 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方法总论
6.1 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6.2 规划目标及工作内容
6.3 现状调研及资料收集
6.4 总体规划层次成果内容要求
6.5 详细规划层次成果内容要求
6.6 专题研究内容要求
第7章 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编制指引
7.1 基础条件分析
7.2 规划标准制定
7.3 源头减排系统规划
7.4 排水管渠系统规划
7.5 排涝除险系统规划
7.6 近期建设规划
7.7 管理规划
第8章 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主要技术方法
8.1 城市设计暴雨研究
8.2 水文分析
8.3 排水分区划分
8.4 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8.5 内涝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
8.6 深层排水隧道规划方法
第9章 水力模型的应用
9.1 模型概述
9.2 模型原理
9.3 模型构建与应用
9.4 模型率定和验证
第3篇 实践篇
第10章 低洼强排地区规划实践
第11章 海潮顶托地区规划实践
第12章 高密度城市建成地区规划实践
第13章 规划新建地区规划实践
附录1 术语
附录2 部分国家及地区城市内涝防治设计标准
附录3 模型数据采集要求
附录4 通用制图要求参考
附录5 图例要求参考
《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方法创新与实践》一书由司马晓、丁年负责总体策划和统筹安排等工作,由张亮、梁骞、刘应明、俞露共同担任执行主编,凝结了30多位团队成员的心血和智慧。
江西景德镇人,高级工程师,2010年7月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现为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环境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致力于市政基础设施、海绵城市、水环境治理等领域的规划设计与研究工作。工作以来,参与编写学术专著4部,主持编制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创设计人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等各类奖项20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近年来,主持编制了多项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2014年作为负责人参与完成《深圳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获得2016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和深圳市第十六届优秀城市规划设计项目一等奖,并发表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相关的学术论文4篇,在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与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
湖北天门人,高级工程师,2011年硕士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曾就职于美国Innovyze水务软件公司和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期致力于给排水系统规划、城市雨洪管理、径流污染控制、水力/水文模型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经验。曾在美国完成多个地区的低影响开发项目和给排水模型项目。主持或参与国内外市政及给排水相关规划、研究和科技创新项目共2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次,市级规划设计奖项5次。参与编写学术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湖南新邵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9年7月本科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现重庆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现为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综合管廊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兼水务规划设计部部长,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综合管廊及地下空间利用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第一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作委员会委员,住房城乡建设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专家库成员,深圳市勘察设计协会给排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年来,主持编制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60余项,主编出版《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与管理》《市政工程详细规划方法创新与实践》《城市消防工程规划方法创新与实践》等5部学术专著,参与编写学术专著7部,参与编写技术规程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所主持或参与的项目共获得市级及以上奖励30余次,2019年12月,获全国管廊建设二十位杰出贡献人物奖。长期关注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曾先后两次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深圳电视台《政协论坛》栏目的访谈节目,多次作为规划专家接受了《财经》《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晶报》等媒体的采访,多次受邀在重要学术会议或研讨会上作报告。
浙江绍兴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硕士,现正攻读清华大学首届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学位。现任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生态环境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PPP专家库专家,第三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给水排水及生态环境分会副秘书长,深圳市生态学会副理事长。长期致力于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和实践工作,主持编制城市水系统、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低碳生态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划、工程设计、标准导则、科研课题及技术服务项目2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创设计人的多项低碳生态、海绵城市、给排水相关规划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等各类奖项50余项,作为第一牵头人获得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作为主要发明人发明专利《一种规划人工水体富营养化预警分析方法》(专利号ZL201410033490.5),并获得美国专利授权;主编出版《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低碳生态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与管理》2本著作;参编国家、市级标准4项。2017年获深圳市青年科技奖(8名获奖者之一),2019年获得深圳市“十大深圳好青年”称号。

《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方法创新与实践》
ISBN:9787112248131
编写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定价:85元
版次:2020年2月第一版
本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请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

京东商城购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