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个太特殊的年份。向未来看,这是两个十五年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向过去看,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一百年奋斗征程的收官之年;同时这也是深圳规划院上一个三十年和下一个三十年的传承更替之年。
过去三十年,我们为城市做了一些事儿。从早期深圳的罗湖、蛇口,到今日深圳的东海岸、西海岸,我们的汗水洒遍了深圳的每一寸土地;从南边的三亚到北边的哈尔滨,从东边的杭州到西边的喀什,我们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万水千山;从法定规划的探索,到城市设计的探索,再到城市更新的探索,我们的工作紧扣着中国快速城市化的主要矛盾和普遍问题……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9年,传统规划业务海外结硕果,国土空间规划边疆传喜讯,总体城市设计首都新折桂,智慧城市研究湾区担重任……这些成绩的取得,内因固然重要,外因更重要。建院三十年来,是深圳这座城成就了深圳规划院,深圳规划院也有幸未曾辜负深圳这座城。
未来三十年,我们要为城市做更多的事儿。到2025年,深圳要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我们能做点什么?到2035年,深圳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我们能做点什么?到2050年,深圳要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我们能做点什么?尤其是接下来的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刻。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群,我们能做点什么?关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我们能做点什么?关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我们能做点什么?关于建设城市文明典范和民生幸福标杆,我们能做点什么?甚至关于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我们能做点什么?我们能为城市做的,也许比我们想象的多。

三十年又三十年,作为一个在院工作了三十年的老同志,我想代表过去三十年向未来三十年说两句:咱们这块牌子叫“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这块牌子要立得住,最重要的这五个词要立得住。

“深圳”这两个字,不仅代表成就了我们的这座城,更代表这座城的精神。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先行者的基因要传承下去,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和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要传承下去。三十年过去了,这个院已经打出了一些名声、挣下了几分家业,是不是难免也背上了一些包袱、消磨了几分斗志?再要摸着石头过河,再要杀出一条血路,会不会多少有点儿犹豫?这种时候,别犹豫,记住“深圳”代表的精神,不负先行。

“城市”这两个字,不仅代表我们研究和改造的对象,更代表我们长期坚守的价值观。城市规划这个行当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需要有人来坚守城市的公共利益和城市的长远利益。在这件事上,市场不是万能的。三十年过去了,这个院已经不是当年的事业单位了。作为一个企业,我们还要继续坚守城市的利益么?当城市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不再统一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有点儿困惑?这种时候,别困惑,记住“城市”代表的价值,不忘初心。

“规划”这两个字,不仅代表我们最传统的一个业务类型,更代表那种从天空看大地的视野和从未来看今天的远见。这种视野和远见可以称之为规划思维,是我们攻坚克难最独特的法宝。未来三十年,不论是面对城市发展的各种问题还是企业发展的各种问题,我们的同志都应该有能力活学活用规划思维,跳出具体问题,在更高层次的系统中寻找解决之道。

“设计”这两个字,不仅代表我们最具竞争力的业务类型,更代表一种对品质的追求、对人文的关怀和对细节的雕琢。本质上,设计就是起源自对平庸的摒弃和对极致的执着。正是这种执着,让我们的作品一次次脱颖而出。未来三十年,当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我们更要摒弃平庸,我们更要执着品质,我们更要追求极致。

“研究”这两个字,代表当下最不赚钱的业务,同时也代表一个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投入。干研究搞创新总是寂寞的,没有真金白银就没有鲜花掌声甚至没人理解。但深圳规划院总是有一批人耐得住这份寂寞,并且在院发展的关键时刻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力挽狂澜。城市设计是这样,城市更新也是这样,这就是一个研究院的脊梁。要走好未来三十年,就要守护好这个脊梁。

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成就了这个院,成就了这个院的上一个三十年,也将成就这个院的下一个三十年。

司马晓
2020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