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海外行思 | 法国疫情日记(十一)目睹两次紧急救援——记疫情下的巴黎老人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jAxNTIwOQ==&mid=2247502305&idx=2&sn=00e1734eecb71edf704305a905d3ed9d&chksm=96e7a167a1902871b97ad4b54df1c9c6ece46b29dd2233cd14411bbb1885099a1a7502179952&scene=27#wechat_redirect
作者
国际城市规划
时间
2020-05-12 10:58:20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法国疫情日记
(一)3.16
|
(二)3.17
|
(三)3.18
|(
四)3.19
|
(五)3.20
|
(六)3.22
|
(七)3.23
|
(八)3.25
|
(九)3.27
|
(十)4.25
5月8日
巴黎的五月,春雷乍响,气温回暖,新闻里反复播报着5月11日解禁的消息——疫情似乎在渐渐远去。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过去的两个月或是一场停课的狂欢,或是难得的亲子时光,至多是几个月收入的损失,亦或经历一场有惊无险的疾病。而对于老年人,这更多是一场生离死别。截至5月6日,法国新冠肺炎患者死亡25531人:约 89%的死者为65岁以上的老人。养老院更是惨不忍睹,9471位老人死于新冠,占死亡总数三分之一以上。
(来源:statitsta.fr)
或许因为从小与爷爷奶奶同住,我对老年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十多年前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由于语言不通,性格内向,我一时难以融入法国年轻人的圈子。从那时起,我认识了几位法国老人,无论是学校的老师,实习公司的忘年交,还是楼里的邻居,他们大都友好亲切,有着法国人特有的幽默感,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他们心态开放,擅长倾听,乐于交流;但他们也往往远离子女,孤独寂寞,渴望关注。
这里记录下我周边的几位老人:疫情下,他们或感染新冠,或有其他病痛,或忍受寂寞煎熬,过得不易。
W先生
自从一年前搬入巴黎十六区这幢奥斯曼建筑,我对小巴黎的老龄化有了直观认识——整幢楼里几乎二分之一是老年人。
W先生住在我们楼上,但搬进来好一阵,我都没有感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次我和女儿与他在电梯口碰到,礼节性地问候后,我们同进电梯。瞬间一股浓烈的异味传来,我女儿忍不住捏起了鼻子。我尴尬地回避着老人的目光。下了电梯,我回望老人一眼,他向我报以抱歉的表情。后来,听门卫说起W老人,他60多岁,已在楼里住了三十年,过去和老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在六年前去世后,他就一人独居,疾病缠身,自理困难。
3月初,疫情迅速在巴黎蔓延,但此时还未封城。我从外面回来,刚出电梯就听到呼救。我循声走上半层楼,只见W先生整个人靠在楼梯扶手上,脸色苍白,大口喘气。我问道:“先生,需要我打急救电话吗?“”好,心……心……脏……病“我立马拨电话。但是疫情下医疗急救电话根本打不通,我焦急万分,冲下楼找门
卫。无奈门卫不在,我只得回到楼上,重新拨打消防电话(另一个急救号码)。幸好拨通了,经过一番询问,对方回复立马赶到。
10分钟后,急救员终于到了。我才舒了一口气。等待时,我问老人要不要联系家人朋友。老人摇摇头,断断续续地回答:“我一个人……夫人您人……真好。”
接下来的日子,停课、封城,整个巴黎都安静下来。直到四月中旬,一阵急救车的鸣笛声传来,接着楼道里发出急促的脚步声,然后是楼上的敲门声——声音越来越响。我们忍不住开门。只见楼道里站着一队急救员。此时,门卫和我们打招呼,询问我在上次急救后有没有再见到W先生。我说没有。门卫告诉我,上周一W先生终于出院回家,可是从上周五起W先生再没有取门卫放在门口的信件,电话也不接。门卫几次敲门都无人应答,便觉情况不妙,打了急救电话。
由于始终无人开门,急救员只得到对面楼上查看W先生家中情况。在尝试撬门未果后,他们最终通过走廊上的窗子打破了W先生家的一扇窗户,翻窗入内。一阵搜查后,门卫告诉邻居们,W先生不在家。
终于不是最坏的结果——我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但没有人知道W先生去了哪里。
急救队员通过此走廊上的窗户实施救援
X先生
X先生是我的前同事。70多岁的老人,精力依旧充沛,每天骑自行车上班,风雨无阻,吃饭比年轻人还香,演讲三个小时不知道累。谈到法国的退休改革,他觉得不可思议,人活着就是要工作才有意义啊。
记得一次,我在办公室加班,为一个问题发愁。X先生以他一贯的法式幽默,说道:“不用这么发愁。可以确定的是,凡人皆有一死(on va tous mourir)。”顿时,我豁然开朗。是啊,眼前这点事算什么呢?
虽然离开了公司,但偶尔也会向X先生问候。疫情下,我给X先生发了个短信问他是否安好。结果,他回信道,短短两个月内,他接连遭遇了两次病毒,先是在二月份得了带状疱疹,之后又在三月末感染了新冠病毒。整整两个月,他都在孤独、病痛中煎熬,既不能工作,也不能阅读。不过,他最终还是康复了!!言语中不无骄傲。
是啊,对于这个年纪的老人来说,感染新冠无疑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更何况,X先生曾提到他在若干年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
在短信结尾,X先生得意地说,等解禁后,一定要好好聚聚,现在我免疫了,可以昂首挺胸、放心大胆地出门啦!
Y夫妇
Y夫妇是中法教育合作的积极推动者,曾一同创立了中法高校交流项目。Y先生是法国经济学泰斗,90多高龄,身体硬朗;Y夫人三十多年前从中国来法国求学,此后投身教育事业,精通中、英、法三语。自从我来法国之后,Y夫妇见证了我求学工作、结婚生子,也给予我许多帮助。
三月中旬,巴黎疫情日益严重,但口罩紧缺。在一位师姐的提醒下,我想到Y夫妇,他们都属于易感人群,又因为定期要去医院检查身体,急需口罩。我赶紧去了附近几个药店,买下最后几个FFP1口罩给他们寄去。
收到口罩后,Y夫人给我发信息,说是雪中送炭,出门办事戴着我买的口罩很安
心。从三周后我们的通话中,我才得知,那时Y夫人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只是为了不让我担心,没有告知。
Y夫人是被邻居感染的,最初的症状是发烧、腹泻,还得不到确诊。除了要照顾自己,她最担心的是传染给Y先生。对于90多岁的老人来说,新冠病毒几乎是致命的。于是,他们俩在家里开始严格的分区隔离,三周时间俩人在同一个屋檐下却不见面。即使如此艰难,Y夫人仍不忘发信息询问我们的情况,还耐心地给予我们很多建议。她说,应该坚持适量的运动,她和Y先生每天在家走3~4公里,一个在楼上走,一个在楼下走。
终于,Y夫人好了起来。最让她安慰的是,Y先生没有感染,状态很好,还在他们协会网站上开了一个禁足日志专栏,每两天有人贡献一篇。
Z太太
Z太太是住在我们楼下的邻居。和W先生不同,她是一个存在感很强的老太太。90多岁高龄,精神矍铄,中气十足。一年前,我们准备装修房子时,她便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她家参观,给我们看她的改造方案,还向我们展示了她临摹的中国书法。
不料,我们装修开始没多久就捅了篓子。装修师傅忘记关水龙头,我们楼上的水一下子渗到
楼下Z太太家。第二天,我只好登门谢罪。没想到Z太太非但没有责怪我们,还很坦诚地告诉我们,前不久她家里发生过一次漏水,已经通知了保险公司,过一阵会有工人过来一并粉刷,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我顿时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当然,Z太太也坦言,装修声音太吵,打扰她午休。我连连道歉,承诺会让工人注意,午后留出休息时间。
我们入住后,经常能碰到Z太太,她依然神采奕奕,大声向我们问候,还称赞我女儿弹钢琴进步了。夏天,她去子女家度假之前,还和我女儿开玩笑说,这两个月你可以在家尽情地跑啊,跳啊,因为我不在家!哈哈哈!
封城之前,Z太太碰到我老公,说她只能留在巴黎了,因为和子女同住的感染风险更高,但她也很担心,不知道封城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期间子女也不能来看她。
后来,因为我们自己也感染了病毒,就尽量避免与邻居见面了。一天,我经过Z太太家门口,看到有人在她家门口放了一个法棍,上面还附了一个小纸条。想必是好心的邻居帮她买的吧。
不过,即便是有人帮助采购食物,Z太太还是要忍受独居的寂寞。每天下午她都会在窗台上大声地打电话,语气中分明透着焦虑。而我能做的,也只有让女儿弹奏一曲,愿琴声给老人带去一点点安慰。
曾经看过一项研究,科学家希望了解为什么老年人不愿意住到养老院。他们做了很多尝试,包括把养老院的房间装修和布置得和之前老人的房间一摸一样。但老人住进去之后依然没有“家”的感觉。原因很简单,养老院的房间不能上锁,工作人员几乎随时都可以进入。
此时,我们不难理解,这些独自留守巴黎的老人们,但凡他们还有一些自理能力,他们还是要留在家里——一个完完整整属于自己的天地。病毒来袭,他们困在家里,病在家中,忍受孤独,抵抗病魔,但也从不放弃对生命的热爱。
让我们对老人们多一些关怀。你我终会老去,凡人皆有一死。
排版:张祎娴
——to be continued——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
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