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园区B片区作为后世博开发的启动项目,从规划编制、总体设计、导则编制、单体设计、总控协调、乃至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始终围绕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经验,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功能多元的综合活力总部商务街区。B片区项目规划设计中,强调区域紧凑型,集约化开发、以小街坊、高密度、低高度为设计主导思想,集约化利用城市空间的同时创造宜人的步行空间环境,形成城市严整的连续界面、最大程度的使公共空间立体开放,在此基础上鼓励资源集约整合,并充分运用绿色生态技术创造宜人的生态环境。

图:上海世博园区B片区规划总平面图
在横向内容方面,从公共活动、城市空间形象、地下空间利用,节能环保新技术运用、智慧城市等多方位进行研究,提出可持续商务街区创新理念,全面实现土地价值的提升:
借鉴居住社区的社会和空间组织形式,以增强地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目标,建立立体公共活动体系,创造良好步行环境;地面步行系统强调街道的高宽比、沿街底层界面以及街道两侧建筑的材质和设计风格。街区立面造型方面,适当统一立面造型风格,如严格控制不大于50%玻墙比,最终形成风格统一、形态丰富的总部基地片区形象。这一措施极有利于提升区域形象。
地下空间整体规划,打破地块各自为政的固有格局,从公共活动联系、交通组织、配建停车位等方面,以及解决市政设施占用昂贵土地资源问题,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和改善。以此解决小地块划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为达成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综合运用节能环保新技术,区域能源综合配置,集中设置能源中心,注重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建立、杂用水处理及雨水收集系统等新技术新理念的综合运用,低高度高密度建筑布局,突出人性化与低碳节能,提倡低高度、大进深的节能建筑,推广绿色建筑技术—— 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中的相关规定,对本地区建筑进行控制,要求本地区建筑达到3星标准。强化节能环保、生态安全等新技术新理念的系统综合,促进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方面,区域开发具备设计建设整体智能化体系的条件。有效建立整体智能化专业平台,通过规划导则进行推广实施。

图:上海世博园区B片区总体规划鸟瞰图
在纵向进程中,通过B片区项目规划实施过程的实践,总结出从规划设计、管理及实施的几方面多管齐下,保证了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目标实现:
1、规划设计方面
控规细化,导则先行。先期应编制详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达到足够的深度。落实各专业、各专项设计。对于控规仍然无法细化的部分,编制设计导则及统一技术措施。在城市设计研究的基础上提炼规划设计要素,以附加图则的形式形成规划管理文件,分系统分层的刚性及弹性双重控制,便于今后实施操作,让规划切实落地。
2、规划管理方面
适应城市建设由规模化发展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需求,规划对传统控规的规划控制体系进行大胆创新,首次尝试带方案的土地出让方式。通过“附加图则控制+建筑设计方案”的控制方式,实现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的有效衔接。
在城市设计研究的基础上提炼规划设计要素,将城市设计要素作为项目设计和建设的重要依据,以附加图则的形式纳入规划管理,分系统分层的双重控制,并规划设计阶段加入了建筑设计方案的验证以增强规划的可实施性,让规划切实落地。
3、规划实施创新
区域地下空间整体开发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在实施过程中,落实规划设计整体思路的建筑总控设计单位至关重要,地位需得到强化,应尽早介入,合理优化整合消防、交通、人防、能源系统、智能化系统等专项设计,特别是地下空间的整体设计把控,防止各开发单位及相应设计单位的各自为政。建立区域管控协调平台,确保规划的顺利落实。
B片区项目经验总结:
要充分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规划目标,在规划设计、管理及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四统一”原则:即在开发建设中除了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还要进一步强化统一施工与统一管理程序,使项目概念得到较为完整的落实。
世博园区B片区项目借鉴意义不光在于中心城土地集约利用,还在于:
1、符合上海总体发展要求,较好的发挥了世博效应。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和全球城市的要求,世博后续规划建设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编制,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生态建设,以适应建设全球城市、科创中心等的需求,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低碳生态、文化传承”的规划思想,较好的发挥了世博效应,为城市大型事件的后续利用树立了典范。
2、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低碳、节能原则。集约使用土地,减少废弃工程,最大化发挥投资效益;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确定后续利用开发时序,增强地区发展活力。
3、在低碳生态、地下空间联动开发、创新开发机制、企业参与等方面,为十三五期间其它核心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应。

图:上海世博园区B片区实施实景图
本文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所(详细规划研究中心)何宽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