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匠城:http://bbs.caup.net
规划头条:http://upnews.cn
规划导航:http://guihuadaohang.com
多搜搜:http://duososo.com


治霾风神榜︱北京利用城市通风廊道治理灰霾效果存疑
2016-04-12 姜鹏 徐颖 周利亚 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摘录:风道规划建设有许多案例可以借鉴
在世界范围内,风道规划建设有很多成熟的城市实践案例可以借鉴,比如德国的斯图加特和中国的香港。而中国大陆地区的一些城市也进行了初步探索。
1、德国斯图加特
德国的风道规划是基于内容更全的城市气候地图(Urban Climate Map)形成的,很好地实现了规划部门同气象部门的工作协调,以区域气候环境分析来引导城市规划,进而有效缓解“热岛”、灰霾等城市气候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半个世纪前,德国就摒弃了利用盛行风向来评估城市风环境、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的传统思路,转向关注静风条件下的局地环流及其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上世纪80 年代鲁尔区的25座城市(如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针对旧工业区金属污染物扩散问题分别编制了“气候功能图”,然后通过信息采集、土地气候功能评估、规划目标方针制定、措施概念明晰四大步骤确定了各自的城市风道规划。
斯图加特是其中最早编制并实施了城市气候地图的城市,该市为此制定了一整套与空间规划体系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实践证明,通过30多年的努力,该市中心区的城市气候问题已显著改观。即便在机动车数量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市中心CO、SO2、NO、PM10 等大气污染物含量也明显降低了。上世纪80 年代的“雾都”斯图加特如今已成为著名的疗养胜地。
2、中国香港
香港处于亚热带气候区域,城市高密度发展,深受热岛效应困扰。由于空气不流通,更诱发了各种疾病,增加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生活质量。香港政府因此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制订了一系列导则、规范、策略,旨在改善城市通风,缓解高温,提高人居舒适度。
香港中文大学吴恩融教授团队完成了《空气流通评估方法可行性研究》,新增了一系列用以改善空气流通的规划指引与设计策略,并被纳入至《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成为我国第一个明确定义和应用风道的规范。
该团队最终绘制完成香港城市环境气候图,在高密度城市形态肌理的特点下,提出了降低地面建筑覆盖率,增加绿化植被以改善街道行人层的通风环境和舒适度等规划策略,有效的改善或减轻了现存问题。
自2007年起,该项成果被逐步纳入到香港各地区的规划与法定发展图则中。
3、我国大陆地区城市的初步探索
近年来随着热岛效应、暴雨、灰霾等城市气候问题的频繁发生,国内开始反思城市空间规划在环境、气候方面前期评估中的缺失,一些城市开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进行补救。
以“火炉”著称的武汉,工业排放压力较大,一直饱受热岛效应之苦。2009 年武汉市提出“一心、六楔、十带”的绿地系统规划格局,在城内外广泛布绿,构建了六条“风道”,最窄的二三公里,最宽的有十几公里。
2012年,在《武汉市城市风道规划管理研究》的基础上,武汉市确定了主要的城市风道,并提出了不同尺度下的城市设计控制引导要求。
风道在夏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武汉市区最高温度平均下降了1-2度。
福州市也规划了“一轴十廊、一门多点”的通风格局,依托内河水网,将海上季风引入城内各处,并编制了《福州城市热环境与风道控制规划研究》和《降低福州城区热岛效应技术导则》。
杭州市则探索运用大数据为城市降温,在国内首次运用计算机对城市风道的建设进行数据模拟分析,结合总体规划中的河流、道路、绿地形成的6条生态带,建设城市风道,从钱塘江引风。上海、广州、南京、北京、济南、西安等多个城市也纷纷着手开展城市风道规划,试图治理大气污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全文,看风道到底能否驱霾。

宏论| 谋略国家中心城市布局
2016-04-12 王凯 徐辉 市政厅
摘录:概念由来:早在2007年原建设部上报国务院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中首次提出“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
在其名词解释中指出: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金融、贸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对外门户,表现为全国层次的中心性和一定范围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
规划提到,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四个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对应中国社会经济最发达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个城镇密集地区,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地域,是国际交往的国家门户,同时也对所在区域(跨省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影响力。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规划并没有考虑港澳台地区。随着中国总体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城市也有可能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范畴。
摘录:新的创新中心
国际化职能拓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城市的综合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一方面体现在新技术成果的孵化与市场交易上,另外也体现在制度创新带来的产业经济价值链的延伸与市场化等成果上。
当前,对“世界一流创新中心城市”称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国城市,有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座。澳大利亚智库2thinknow评出的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的创新城市前50名里,上海、北京位列其中。
北京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下,上海在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下,均提出争取成为具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当前北京中关村的技术交易合同占据全国的40%左右。深圳、上海成为新兴的“互联网+”经济重要创新基地。
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全面推进制造业2025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期,加快形成一批接轨国际产业研发转移,培育本地创新服务中心的城市尤为迫切。
麦肯锡提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成长有三条路径:其一是新加坡、台湾新竹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创新发展模式,其二是首尔、班加罗尔为主的城市综合服务型创新模式,其三是硅谷、纽约为主的“基础研发+风投产业化”创新模式。北京、上海、深圳以第三类模式为主,而中国其余科技实力强的城市往往采取第一类模式。
如国家布局未来科技城的城市,有天津、武汉、杭州,是明显的政府主导型;此外,广州、南京、成都、西安等城市的科技原创动力较强,未来这些城市都应朝第二类创新模式转型。

全国大型民营科技企业的研发创新中心分布

豆瓣同城一周活动对比(采集自2015年11月底一周数据)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全文。

一张图看完商业街设计
2016-04-12 南京规划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全文。


国匠优选01:规划师积木,工作与减压工具
国匠优选02:增强现实,动物与绘画
国匠优选03:增强现实,VR口袋交通

国匠城:http://bbs.caup.net
规划头条:http://upnews.cn
规划导航:http://guihuadaohang.com
多搜搜:http://duosos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