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报所部:建筑设计五所
● 协作所部:综合研究所、工程设计研究所
● 项目地点:江西省 南昌市
● 项目规模:20.3万平方米
● 完成时间:一期2020年1月(二期工作还在开展中)
本项目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建设内容包括提升改造洪都生活区现状道路(新溪桥北一路、新溪桥西一路、新溪桥东一路);提升改造洪都生活区老旧社区(洪园社区、洪科社区)及“1+5+X”邻里中心建设。
本项目提升改造的洪都生活区老旧社区总占地面积20.3万平方米,共分2期建设,其中:洪园社区(一期)占地面积86000平方米,总栋数43栋,总户数2021户,总人口约7025人。洪科社区(二期)占地面积117000平方米,总栋数51栋,总户数3025户,总人口约9805人。
洪都于南昌而言不仅仅是一片生活区域,它更是一段辉煌的岁月,一个历史的印记。根植于洪都工业集团,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摩托车、第一批导弹……都是从这里诞生,这里是国家航空摇篮,群英栖居之地!
但现在的洪都生活区早已不见往日辉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老社区内一楼住户私搭现象严重,导致公共环境无法清扫,居住环境日益恶劣。长期以来存在脏乱差的现象,以及生活配套设施和社区功能的缺失,使这里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块洼地。
去年8月,我院设计团队参与到本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并顺利中标,开始参与到洪都生活区道路及社区提升改造工程的工作之中。为完成南昌市一年一度的“三看”任务,甲方要求项目一期必须在2019年年底前完工,如此大规模项目要在5个月之内完成设计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对此我们根据以往的改造工作经验迅速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路线。
前期设计团队通过多次的实地调研,总结出现状社区在交通、停车、市政、景观、建筑,公服及安防智能化等方面均存在严重问题。通过社区诊断,进一步形成了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改造目标及分项策略,以实现多维度、全面化硬件设施品质提升。
结合洪都文化背景,形成“三带三轴”整体规划构思。通过三片带状功能区,连接社区和城市,记忆和现在、工业和生活。通过景观植入,形成三条树形景观轴,,串联各个功能区成为空间组织的灵魂。
一期洪园社区的改造设计,在充分理解场地特征的基础上,突出其自身内涵特色,强调文化、活力与生活的融会贯通,与城市整体环境相融合的同时合理组织交通。运用自由变化的曲线打破原有住区呆板的社区形象,强化空间的生命活力。力图给居民营造一个美好、舒适的居住氛围。
对各个专项内容进行深入设计和归纳总结,形成专项方案库,使从业主到施工项目各环节参与人员都可以统一工作思路,掌握改造方向,明确各类问题的应对策略。类如:
市政管网:强弱电工程入地、更新市政雨污管线;
景观空间:丰富社区活动空间类型,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社区环境:提亮增绿,丰富绿化形式,增加夜间无死角照明;
建筑改造:系统分类设计,提取相同特征统一风貌,着力重点部位
文化渗入:梳理文化脉络,优化设计细节,体现人文内涵
▲ 轴线一:文化记忆溯源轴
以洪都历史文化为主题,结合洪都球队光荣记忆进行展示和文化宣传,提供亲子运动和健身空间,亮点区域有趣味飞机跑道、时光球场等。
▲ 轴线二:休闲活力体验轴
侧重于打造家长与孩子共同嬉戏的半私密空间,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寓教于乐的游乐场地,亮点区域有儿童娱乐设备、趣味涂鸦铺装等。
▲ 轴线三:自然生活慢享轴
通过本土芳香乔灌草的有机结合,打造集科普游览、植物展示等的微型植物园,增添居民和自然的触感,亮点区域有观景台、竹林休憩空间等。
▲ 配套点一:居家养老中心改造设计
结合社区原有幼儿园利用现状可改造空间,增加社区会客厅和社区养老活动中心等配套功能。
▲ 配套点二:社区邻里中心改造设计
利用社区废弃车库,在保留现状结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扩建,完善社区邻里中心建设,提供社区办公及多功能厅、文体室、阅览室等居民公共活动场所。
(2)社区坊门设计,住宅单元门头设计以及细部构件的设计
9月初项目开展初期,青云谱区正式启动对洪园小区私搭现象的集中行动,共拆除16栋违章建筑,涉及住户167户,违章面积约4500平方米。在南昌市老旧小区建设中属首例改造力度如此之大的实施项目。违建的拆除有效还原了社区活动场地,为景观空间及停车位的布置提供了大量的空间,同时,恢复了原有住宅建筑形式,对建筑立面的整治也提供了本住性提升的可能。
本项目由我院建筑专业作为总牵头方,配合景观、结构、给排水、电气、室内等多个专业协同完成。深入社区改造的方方面面开展设计工作,社区改造提升不留死角。
由于本项目的改造形式在南昌市为首例大规模深度建设工程,项目开始阶段所有人对项目的发展预期都比较迷茫,在摸索中前行,以至于设计方案从开始到施工阶段先后进行了多番调整,在整个过程中设计团队也在不断辅助业主和政府明确改造方向,最终在有限的资金投入内达到效果的最优化。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同时改造项目又涉及颇多变数,在施工工作开展同时设计团队也同步入场深扎项目现场,开展了为期四个月之久的驻场跟踪设计工作。除了每天到施工现场解决现场问题和处理居民意见外,还需参与每周至少两次陪同区里领导进行现场调度会,每周一次的街道项目进度例会,以及随时和施工单位的问题交流会。并对于现场的临时性调整需要,第一时间形成设计预案,及时与各领导汇报,并推进实施。
项目前期在网上发布调查问卷,问需于民,了解百姓切实需求;
方案完成后,协助社区组织方案宣讲会,向居民讲解改造设计方案,收取各方意见;
施工开展阶段,随着工作的大面积展开,很多居民对之前未了解清楚的工作,不断产生新的意见。建筑和景观的设计师就每天在现场吸收居民的意见,对合理的或不影响大规划设计的都尽可能调整设计方案,满足居民需求。
比如:原来方案中围墙没有开门,应很多居民的强烈要求在围墙上增设小门
比如:原来方案中为方便交通车行主入口预留了双车道,但实施过程中居民觉得车行道在宅间离单元门较近,不同意做双车道,于是调整设计改了单车道设计。
比如:原来方案门头采用洪都工业总装厂的立面形式,设置了尖顶门头,当地居民觉得这种门头寓意不好,坚持要改掉,最后设计尊重居民意见改为平顶门头。
诸如类似的施工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当居民意见与设计初衷产生很大偏差时会觉得一筹莫展,但当我们耐心的与之沟通了解居民需求后,发现他们也很容易满足。其实设计工作的本质正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那么与居民携手共建,才能真正把社区改造工作做到实处,才能让设计更动人。
本次改造工程致力于打造绿色多元、活力宜居、人文特色充分彰显的老城可持续发展示范住区。明确社区改造,不仅仅是硬件提升,更是生活方式的再塑造;不仅仅居是住品质保障,更是家园情怀营造。本项目作为洪都生活区老旧社区改造的先行试点,为其他社区的提升工作提供了示范性意义。
洪都生活区的改造提升关系到整个青云谱区的空间发展格局,项目的建设不仅对改善青云谱区城市面貌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对促进整个南昌市洪都新城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