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8 这10 年,是改革开放的第四个10 年,是中国城市化由快速走向成熟的10年,也是郑州飞速发展的10年。10年间,郑州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由28位上升至13位,一跃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GDP破万亿元。2013年国务院批复了全国首个以发展航空经济为主导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016 年郑州设立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函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真正成为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
10年间,郑州市城镇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均增长了2倍以上。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是对城市空间管理的重大考验,回顾郑州的城市建设历程,郑州一直十分重视城市设计工作,将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紧密结合,以城市设计为抓手创新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建设水平。2017年郑州入选全国首批城市设计试点,重点围绕创新管理制度、探索技术方法、传承历史文化和提高城市质量四项重点内容开展工作。据郑州规划管理部门测算,2008 年以来,郑州中心城区各项城市设计覆盖率达到90%,实现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全覆盖,城市设计在指导郑州城市建设和空间管理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次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入选也是对近十年来郑州城市设计工作的充分肯定。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秉承“同舟共济”的同济精神,长期服务郑州,为郑州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2008—2018年10年间,同济规划团队在郑州同城城市设计实践项目数十项,并先后承担了郑州航空港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郑州中牟绿博创意设计中心概念性城市设计、郑州新区龙湖金融中心外环建筑群城市设计、郑州老城中心区城市设计等重大项目城市设计任务,在当地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及理论创新,也用同济智慧助力了郑州十年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
以2008年郑州棉纺厂地区城市旧区改造为契机,原同济规划院二所团队在郑州开展了第一个城市设计项目——郑州棉纺厂地区城市设计,这也是郑州第一个规范化、体系化并深化指导控规编制的城市设计项目。此后,团队足迹一直伴随并见证了郑州中心区的逐渐成熟以及大郑州区域的快速发展,满足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需求。于2008—2018 的10 年间,同济规划团队重点突出城市设计,并融入景观与建筑设计,表现出一体化设计的特征,作为技术支持者及实施参与者,先后承担了包含城市(分区) 总体层面、片区层面和重点地区层面三个层面的城市设计项目,多次在国际竞赛中拔得头筹,多项城市设计项目获得省部级规划设计奖项,有力地促进了郑州的城市物质环境质量的提升(图1)。

图1 2008—2018 年同济规划团队在郑州编制的部分城市设计拼合图
Fig.1 Part of urban design patchwork drawings compiled by Tongji planning team in Zhengzhou in the last decade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2008 年前后,以《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全国各大城市展开了控规全覆盖工作。而缺乏城市设计的控规全覆盖带来了诸多问题。以郑州棉纺厂地区旧区改造为起点,围绕郑州火车站及二七商圈周边老城区更新改造和西区老工业区的“退二进三”,同济规划团队先后承担了《郑州老城商业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郑州市A4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郑州二七商业中心区城市设计》等项目,该阶段城市设计项目以空间形态和功能业态提升为重点,尤其突出物质空间形态的美学追求和空间的组织手段,重点强调城市特色、场所功能和空间品质三大要素。这个时期郑州展开了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全覆盖工作,同济、清华与东南多所院校规划设计学院参与了各片区的编制工作,这次活动不仅推动了郑州城市空间精细化管理,同时也全面提升了控规编制的条理性和有效性。
2010 年前后,随着中原经济区概念的提出及《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2011—2020年)》及2012年国家发改委《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的发布,在2011年郑州建设工作大会和两会上,明确将“郑州都市区”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动机和增长极”,组团化发展和产业新区建设成为该阶段城市发展重点。在此阶段,围绕郑州都市区概念郑州进入了多组团圈层式发展时期,城市交通环线及生态绿带逐步形成。在此阶段,同济规划团队承担了《郑州市西四环周边地区城市设计》、《郑州市内环地区城市设计》、《郑州市金水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沿线城市设计》、《嵩山路沿线城市设计》等项目,通过一批跨区域系统性城市设计,特别关注了城市生态、城市交通与城市引力。
2013 年,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标志着全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实验区正式设立。同年,团队参与的《郑州航空港经济区综合实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国际竞标获得第一名,并负责总体规划的深化整合工作。在此基础上,团队又承担了《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南部片区整体城市设计》、《空港总部经济园概念性城市设计》、《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第五安置区规划设计》编制工作。
2015 年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首批“双创基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及第三批国家级自贸区等一系列的国家级产业发展政策落位,为郑州经开区、高新区、金水科教新城、宜居健康城、二七运河新区等城市新区发展提供契机。团队顺应城市发展需求,承担了《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郑州市金水区滨水产业带概念性城市设计》、《郑州二七运河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等一系列新区开发城市设计。同时在大尺度城市设计基础上,承担了《郑州二七运河新区总部经济园》、《郑州IT 产业园城市设计》、《郑州大河文化博览园概念规划》、《郑州宜居健康城城市设计》等重点地区设计项目,在片区总体结构的基础上,着力关注城市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园的空间创新与管控。
2016 年底,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现代化的郑州都市区。郑东新区作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功能承载区,同济规划团队在此期间先后参与了《郑东新区龙湖地区龙湖中环路沿线概念性城市设计》、《郑东新区龙湖金融中心外环建筑群项目设计城市设计优化》、《郑东新区龙子湖大数据产业园概念性城市设计》等项目的国际设计竞赛,并获第一名。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随着文化自信的内涵强化,如何保护活化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也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的重要命题,团队在此阶段承担了《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城市设计》、《郑州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城市设计》等项目,从保护与开发并重的角度实现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化、显化。
总体而言,同济规划团队于2008—2018的10年间,基于对郑州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特征和独特地域文化特点的深刻洞察,开展了全方位、多元化的同城城市设计实践。郑州城市的十年快速发展,也给了我们团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可以及时检验的机遇,促使团队直面城市发展需求,在城市设计工作中主动思考如何对目标、方法进行不断修正和调整,为城市创造新价值,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与时俱进、适时而变、不断完善的专业服务品质。扎根同城,以理论为基础,进行设计创新、实践、反馈再实践,这正是同城实践的优势。
2008—2018 年间,中原经济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多个国家级战略推动了郑州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团队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提供同济智慧,为郑州城市建设出谋划策,围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核心区域发挥了院校规划院的综合研究与规划设计作用。
2013 年,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标志着全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实验区正式设立。同年,团队参与了《郑州航空港经济区综合实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国际竞标活动,获得第名,并负责总体规划的深化整合工作。规划突出航空经济的研究,规划提出以机场区为核心,打破机场围墙界限,通过空港圈层体系的临空产业布局,构建生态智慧航空大都市主体实验区的空间模型,规划采用中心放射的生长模式、X 型的生态绿廊体系、建立多式联运交通模式和有机聚合组团布局结构(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图2)。目前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城市空间构架已全面形成。在概念性总体规划基础上,团队又参与了《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南部片区整体城市设计》、《空港总部经济园概念性城市设计》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第五安置区规划设计》等深化工作,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落实上位规划意图,推进航空城实施建设。

图2 郑州航空港经济区综合实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用地图及启动区效果图
Fig.2 Land-use map of the concept plan of Zhengzhou Airport Economic Zone and the rendering of the pilot project zone
资料来源: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
同济规划团队还十分注重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在此期间还同时开展了《生态智慧低碳导向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研究》获2015年度河南省建设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中生态智慧低碳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5年度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6 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东新区作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功能承载区,是郑州金融、总部、贸易、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是郑州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团队在郑东新区通过竞标承担了《龙湖地区龙湖中环路沿线概念性城市设计》(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7)(图3)、《郑东新区金融创新集聚区城市设计)》、《郑东新区龙子湖大数据产业园概念性城市设计》等项目支撑新区建设,其中《龙湖金融中心外环建筑群项目》更是对郑东新区“环形共生”的规划思想的细化与落实。

图3 龙湖地区龙湖中环路沿线概念性城市设计效果图
Fig.3 Conceptual urban design rendering of landscapes along Longhu Middle Ring Road
资料来源: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7.
郑东新区的城市设计从2001年黑川纪章先生的概念方案开始,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逐步形成实现如意型特色空间格局。外环建筑群作为如意型格局最后的点睛之笔,规划制定了详细的城市设计导则,重点针对建筑形体、地下空间和道路交通三个主要问题,制定了单体引导、地下一体和交通整合等三大策略,强调群体建筑协同条件下的多样化特色创新。该项目是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设计,是建立在单体建筑设计基础之上的综合性设计,突出运用城市设计手段整体协调把控,加强建筑群体设计、整体设计和层次设计意识,创造出宜人的城市空间环境。同时项目强化实施性特征,为保证整体空间意图的落位,笔者作为总设计师被聘为龙湖金融中心总规划师,参与到项目从城市设计方案优化、导则编制到后期的建筑单体设计与施工的整个过程,从而实现了整体协同、单体多元的和谐统一的城市愿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7)(图4)。

图4 郑东新区龙湖金融中心外环建筑群城市设计效果图
Fig.4 Rendering of outer ring architectural complex of Longhu Financial Center
资料来源: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7.
伴随郑州作为日益成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动机和增长极,大量新型产业的快速导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首批“双创基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及第三批国家级自贸区等一系列的国家级产业发展政策落位,为郑州发展提供创新发展的契机。团队强化了先进产业的研究,以空间特色与产业要求相匹配为原则,完成了多个具有空间创新性、高效有序和环境宜人的产业园区项目。
《郑州高新区IT 产业园城市设计》项目位于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产业园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建设全国信息安全服务基地、中西部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促进高新区创新发展和转型提升。规划依托天健湖优良的生态景观环境,打造十字景观廊道,构建集金融商务、科技创新、商业娱乐和文化传媒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复合性园区中心。同时以平行互通布局模式为特征构建产城融合体系、形成多元功能复合发展的园区空间和水绿交融的生态网络(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1)(图5)。目前整个园区正按照规划逐步落实推进,重大项目业已落地启动。

图5 郑州高新区IT 产业园城市设计效果图
Fig.5 Urban design rendering of IT industrial Park in Zhengzhou high-tech zone
资料来源: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1.
2016 年,中国(郑州)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入国家综合试点,是国家首批11个试点城市之一。2017年,团队在试点区域内承担了《郑州EWTO 核心功能集聚区城市设计》。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及全球贸易电商兴起的大背景下,项目作为我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具有抢占全球跨境商贸新规则的历史意义。规划以东西两区双心联动、纵横脊轴五组相生为规划结构,打造全球网购商品技术分拨中心、一带一路商贸合作交流中心和全国跨境电商交易示范中心;规划对接亚欧班列强化陆港联动的物流体系布局,支撑中心城市发展;同时塑造E 贸易核心及陆港商贸核心,引动地区更新提升与区域发展;并建设EWTO 核心功能集聚区,设置电商大会永久会址,打造世界客厅,带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7)(图6)。

图6 郑州EWTO 核心功能集聚区城市设计效果图
Fig.6 Urban design rendering of Zhengzhou EWTO core function agglomeration area
资料来源: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7.
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重要发展引擎,通过双核发展——东西联动,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区和郑东新区跳跃式双核发展模式。以二七商圈为特色功能的老城核心区作为郑州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承载区,伴随着城市发展而逐步进入了城市更新的阶段。
在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方面,《郑州二七商业中心区城市设计》是一个兼具复杂性和经济性的综合项目。该项目是郑州老城最具商业活力的地区,但由于紧邻郑州火车站,现状商业的批发为主,交通复杂。规划从功能定位、商业业态、交通体系和环境形象四方面入手,并通过有机更新手段促使二七商业中心由传统批发百货向现代商业休闲综合体和物流综合体转变。在空间上,规划梳理了二七广场与火车站站前区域的空间形态,以两者为核心,采用圈层展开布局模式,围绕前广场形成门户空间。在产业发展上,引入第四代商业综合体和生产力服务集群概念,打造区域性商业中心及以第三方物流为特色的生产力服务中心;在道路交通上,依托轨交、加密路网、营造开放街区,优化交通流线组织及停车布局设施;在景观塑造上,优化城市门户形象,塑造现代商业风貌,形成特色区域景观。同时强化立体开发与城市文化内涵的注入,从而实现富有魅力和动力的区域性商业服务活力区(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图7)。

图7 郑州二七商业中心区城市设计效果图
Fig.7 Urban design rendering of Zhengzhou Erqi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资料来源: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
郑州作为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具有3 600 年延绵存续的历史文化。按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要求,以“文化传承为先,产业发展为继,人文活力为兴”为思路,郑州市委市政府划定了“五大历史文化片区”,我们承担了商都历史文化区和古荥大运河文化片区两大片区的城市设计工作。团队在城市设计过程重点突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深度挖掘郑州历史文化资源,从应保尽保的角度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与城市文脉的延续。
《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城市设计》以商城遗址为空间载体是体现郑州“文化之源、城市之根、魅力之心”的核心地区,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城市设计充分尊重清华规划团队编制的商城遗址保护规划,努力探索商城遗址保护和利用的方法。本次规划采用保护型城市设计方法,提出“探、保、活、显、管”五位一体的设计思路,旨在将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相结合,运用城市设计手段进行保护、显化和利用,以城市设计图则纳入保护与空间管控双重要素,实现综合管控,根据“商城城叠城城市更迭生命体”的特点,确立“华夏文明历史传承区、商都古城保护复兴区、郑州人文发展创新区”三大功能定位,实现历史保护、居民服务、文旅产业三元融合发展(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图8)。该项目获得河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图8 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城市设计效果图
Fig.8 Urban design rendering of Zhengzhou Shang dynast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资料来源: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8.
郑州棉纺厂地区城市设计我院在郑州最早参与的城市设计规划化编制项目之一,在郑州城市设计编制实践中具有示范和先导意义。郑州曾经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工业基地,在城市西区云集了郑州五个棉纺厂,也是全国著名纺织工业基地之一。随着城市产业的调整和规模的快速扩张,棉纺功能已不适应地区的发展,急需进行更新改造。城市设计引入的价值在于改变了原郑州老城旧改的高容积率住宅区规划思路,关注人文与活力。城市设计在功能置换的同时,重点关注规划区空间环境的整体协调性、土地利用的多元复合性和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对城市重点轴线的空间界面、整体空间肌理、地标节点和街道空间塑造等提出了规范化、系统性的要求,并对历史遗存赋予了新的展现形式和功能,城市设计成果直接指导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城市设计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城市资源组合方式的设计,不仅需要创造性的设计构思,还需要具有地方实效性的城市空间管理手段。2017 年3 月住建部印发的《关于将北京等20个城市列为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通知》中明确表示“各地要培育建立熟悉本地情况的城市设计队伍”。同济规划团队在十年郑州同城实践中,秉持有效务实的在地服务思想,不断深入了解研究郑州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需求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通过郑州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更能够快速应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对速度和质量的挑战。基于对郑州城市在地特征的充分认知、能够敏锐捕捉发展变化,准确把握未来趋势,保证城市设计的实效性。十年的城市设计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城市设计不能局限在作为一种对物质空间形态美学追求和空间组织的手段上,而是要对应郑州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的社会与经济诉求,将城市设计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为对城市物质与人文资源的传承和创新、对城市空间肌理的维护和完善、对城市经济文化活动的促进和繁荣,将坚持维系公共利益、改善公共生活和创造公共文化作为我们的使命。
传统合同式服务的城市设计,主要是以蓝图式的目标管理为主,缺乏过程规划管理,而规划设计的实施是依靠一个个分散而具体的项目来实现的。由于规划的整体性与规划实施建设多元性之间的矛盾,两者在对接时常常出现错配与错位。常规依托于静态的管理文本的设计服务模式,几乎很难完成针对项目管理灵活应对的精细化城市设计管理要求。
在郑东新区龙湖金融中心城市设计项目中,郑东新区管委会和同济规划团队尝试通过城市设计管控平台的搭建,构建一种开放的工作模式,将城市建设传统的目标控制转化为规划师、管理部门、建筑师与投资主体间相协调的过程控制。龙湖金融中心城市设计在郑东新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引入了总规划师机制,并聘任匡晓明为总规划师(图9),通过专家领衔,专业技术团队配合,实施全程参与服务。规划管理部门和总规划师对建筑风貌的整体性进行约束和管控;投资主体及建筑师在约束条件下,结合地块功能需求,对地块建筑进行多样化与个性化设计;以城市设计为工作平台,总规划师作为协调人,对建筑风貌的和谐性与多样性进行协同把控。

图9 郑东新区龙湖金融中心总规划师聘书
Fig.9 Letter of appointment of the chief planner
资料来源:作者拍摄.
城市设计的实施,需要在可控性和开放性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实效性是检验空间管理的重要标准。可以说,同济规划团队在十年郑州同城实践中为郑州城市建设提供了富于实效的城市设计支持。
郑州正处于由内陆省会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的蜕变中,城市规划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从城乡规划角度,需要对郑州都市区发展步伐进行跟踪研究,也需要对郑州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予以记录。在郑州都市区建设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历史时期,同济规划团队于2014年7 月协助郑州市城乡规划局策划并创刊《规划郑州》杂志(郑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2014),以“飞翔中原、翼舞全球——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区概念性总体规划”为主题,从背景历程、国际方案征集、规划模式创新、产业体系、综合交通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全面介绍了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区的规划设计成果(图10)。《规划郑州》以“规划郑州,我参与、我记录、我见证”为初心,从城乡规划角度,跟踪郑州都市区的发展步伐,记录城市蜕变的历史过程,是郑州城乡规划的展示窗口和规划实施管理的宣传杂志,也是城乡规划研究的专业平台和公众参与交流的互动媒介。目前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已出版《规划郑州》26 期,同济规划团队参与其中多期杂志的内容撰写。

图10 规划郑州杂志创刊号封面
Fig.10 The cover of the launch issue of Planning Zhengzhou
资料来源:郑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2014
同时,针对郑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城市建设重点和难点,同济规划团队依靠同济大学多元学科优势展开了多项跨专业的城市规划相关研究。如《郑州市城中村与旧城改造的问题与探索》聚焦当前城中村与旧城改造的突出矛盾,提出了“通盘考虑,总体平衡”的模式,为郑州在旧区更新提供了建设性的发展路径。
此外,同济规划专家还多次参与各区县城乡规划建设干部培训、郑州各类规划设计项目评审,参与河南省规划院与市规划院合作与交流活动,促进校地合作,共同成长。
同济规划郑州10年同城实践具有三点借鉴与思考。
首先是读懂一座城市。郑州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越了解她读懂她就越是感到敬畏她,我们只是这座城市建设史上短暂的一瞬间,规划设计师不应该是匆匆过客,传承与创新同等重要,我们在承扬历史也是在书写未来。
其次是融入一座城市。郑州是活力四射的城市有机生命体,伴随她才能感受到城市设计不是简单地描绘一幅画卷,她的成长过程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过程规划不仅是一种适应,更是一种反馈,我们也从中获益与升华。
最后是共创一座城市。郑州的发展与创新是内生的,城市设计的魅力在于创新,而我们不是简单的城市创造者,城市设计师应该是有创造力的综合协调者,有沟通力的利益平衡者。我们在充分读懂这座城市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公众智慧,包括规划建设专家、城市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共同意见,最终以专业之手创造出具有在地特色并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
匡晓明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陈君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空间与生态规划研究中心 执行副主任
陈晶莹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设计研究院城新所 主创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