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厦门市选派第六批援疆干部和人才对口支援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工作,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陈志诚对口支援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工作,挂职县规划局副局长工作。
两年的援藏工作,陈志诚副局长不仅积极主动对吉木萨尔县城镇发展进行思考,对吉木萨尔本身也感受颇深,一起跟随他来领略吉木萨尔的风采吧!
徒步车师古道 发现车师古道的美

车师古道,古丝绸之路上商旅和军队进入北疆的最方便通路,是安西都护府经吐鲁番,穿越天山,到北庭都护府(吉木萨尔)的捷径。公元前72年,西汉政府为巩固边疆、出兵合击匈奴,从此翻越天山、天降神兵,平定车师国。但历史的洪流已将它摒弃,便利的交通将这条丝绸古道遗忘在了高大的天山之间的,鲜为人知的道路也就成了徒步探险者的乐园。车师古道现今位于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

所谓的道路在“圣水”之后就不见踪迹了,原来当地人修路不过是为了取水、朝圣。没有手机信号、没有道路的指示、没有寄居的人家,至今思来仍在后怕。但这是后话,当时的我还无心考虑自己的生死问题,因为沿途旖旎的风光已经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

初升的朝阳将它的温暖和华彩散满了天山北麓的大地,晨光下的山谷展现了它的美丽。不同与喀纳斯的华美,有别于白沙湖的纯净,横跨天山山脉的车师古道有着一种剑指苍穹的狂野和历史残留的苍凉。

金光闪耀的河流在乱石滩中蜿蜒向前,曲折的溪流串联起无人的山谷,滋润着两旁的苍翠。千年以前,东西交流的商旅就是沿着这条生命之源勇敢地前行,如果细心寻找,裸露的岩石缝间,碧绿的青草丛中,葱郁参天的松柏树下,或能发现些前人的遗存。

前人足迹的忽隐忽现并不可怕,沿着激荡的流水是绝不会错,山崖旁飘动的白绸还能为家中的电脑增添新的桌面素材。

平宽的山路上行走缓慢不是我的错,只因那原始的美丽。每次抬首都是一处新的风景,每一次回眸都充满了永别的不舍。

林碧崖青的相伴,山流飞逝的相随让我不知不觉间到了古道之上的第一处标志物——桥(一道桥)。

稀疏的足迹。是马匹?是牛羊?是牧人?还是旅客?这都不重要,我只知道它的前方是天山之南,它串起了相隔千年脚步,也是它带我渡过了脚下滚滚的激流。


蜿蜒的小路领着我步入了幽深的山林,虽是偶尔离开了潺潺的流水,但也不必急于前行。参天的古树遮天蔽日,陡峭的悬崖布满郁郁的青松,天山间的七月没有盛夏的酷暑,只有自然的清凉。

步上山坡,一切都豁然开朗。闲散的牛儿在享受温暖的晨光和无人打扰的草原。蓝天下的松柏笔直挺立,茵茵绿草娇嫩迷人,整个景色如诗如画,难怪一贯害羞的牛儿没有丝毫理会外人的脚步,只钟情于眼前的青草,并不自觉地成为画面中的一环。


没有牧人,没有沉鸣,甚至没有风声,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静得连呼吸都是一种奢望,连行走都是一种愧疚。但除了离去,我还有别的选择吗?因为我不属于这片净土,也因为路在前方。

登上山顶,树木和溪流重新成为了主角。蓝天下高大的山峰由远及近,不变的是满山的树木,林林总总却不杂乱,一株株傲然耸立的苍翠排列有序,恍如士兵。清澈的溪流从碧草与绿林间绕出,在阳光下闪着夺目的光芒。

当我还在回味时才的清宁,赞叹着眼前画卷。不经意地垂首,原来二道桥已在眼前。依然平整的桥面,似乎预示着其间人类的频繁出入。

果不其然,山间出现了久违的人家。白色的帐篷显示了主人的民族,屋前木架上的白色羊毛暴露了主人的身份。

也许这是之前遇到的牛儿的家,也许不是,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带有生命的白色与小草的绿、天空的蓝的完美结合,当然还有烟囱与山上小树的并立。这太美了!

之后的道路开始越发崎岖难行,破碎的山石在翠绿的山坡上铺成了天然的通道。此地的荒弃甚至连牛羊都不见了踪影,在喀纳斯学会的依靠牛粪辨别方向的本领已无用武之地。眼前依稀可辨的道路是否存在,我不知道;自己的每一步前行是否是沿着正确的方向,我也不知,所能依靠的只是自己的直觉。也许世间本就没有所谓正确的道路,只要行走其上的人们心情愉悦、感到满足,这就是正确的道路。

能行走在这如诗如画的风景之中,又有谁会彷徨于心中的抑郁?又有谁会不留恋眼前的美好?

涓涓细流从林荫繁茂的山间流出,强烈的阳光不但照亮了白色的丝缎,还在画面上留下了彩色的绚烂。但当空的烈日却没有将它耀眼的金光散落到另一片的天际。此处的天空依然是纯净得没有一丝云彩,蔚蓝的天色与苍翠的松柏和娇嫩的绿草交映生辉。盎然的生机和纯美的画面让人忽视了山坡上枯黄的岩石,忘记了路途的艰难。

三道桥就藏匿于这美丽风景之中。流水之上的独木串起了前行的道路,但早已没有了前几座桥梁的人工痕迹。简单的圆木完全源于自然,也完全融于自然。看似不经意的飞架已与清澈的流水构成了美景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但独木桥的出现,也预示着此后的道路绝无车辆行驶的可能,甚至笨拙的牛羊也无法通过其上。与游者相伴共行山道的只有那不变的蓝天、绿树、青草。

绿色覆盖的山岭与那纯净地一尘不染的蓝天都不是此景的主角,所有的目光只属于这株岿然挺立山间的苍松独树。也许我今生无法像它一样独立绝壁、迎风傲雪,但我相信心中的那份坚持会陪伴我走完这段孤独与艰险。

没有了桥面,没有了桥墩,甚至没有桥的形状。乱石河滩之间的四道桥褪尽了一切的铅华,它的简陋不再是任何设计的结果,只是生存的选择,或许也是自然的恩赐吧。坚硬而湿滑的乱石除了折磨着行人的双脚之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在阐释在这几根残木的必要。

如果定要从中找出一点自然的美来愉悦自我的话,也许只有小桥之下的碧水清澜吧。白炙的光艳利用水面的折射形成了清丽的蓝彩,而两旁乱石或可为清澈无暇的秀丽增添一种别样的粗犷之美。

天边飘落的溪流,与山石不断地碰撞,在激荡起冰清玉润的水花之时,也交融出一帘帘山中清瀑。而阳光所做的,只是赋予这一幕幕水帘以孚尹旁达的皎洁。我所能做的,除了用相机记录下这份晶莹之外,就是捧起一抔清水,让自己的舌尖去品味山间最自然的清凉。

流连于美丽风景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蓝天中飘过的白云带来完全不一样的山势和植被,裸露的黄土开始取代娇嫩的绿草成为山坡上的主角,而远方尚存微微白雪的冰达坂已经遥遥在望。天地相交出的几点白光虽远不及白云那般夺目,但这七月残雪所散发的圣洁仍动我心魄。

陡峭的石壁间夹成的狭道就是五道桥。至此,所谓的桥梁已毫无人工的痕迹,一切都是浑然天成,甚至流淌的河水也已成为山间深涧。

远看巨石阻隔的五道桥似有“山穷水复疑无路”之感,但步入其间之后,虽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世外桃源,倒也算是别有洞天。宽约1米的石缝,如放入某一风景名胜,也可算是一处“一线天”以吸引游人纷至了。此刻的回眸,不过是为了记下五道桥的曲折和那扇拦路石门,不想却从此告别了一路陪伴的株株青松。

前方峰尖上裸露的山石已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坡间散布的乱石则让我想起了山体滑落时的惊心。而与青草的交融却让这充满野性的群山乱石与轻柔的蓝天白云共同描绘了眼前的美丽画卷。

不忍踏入美景的我选择了陡峭的山坡,脚下破碎的石片发出咔咔的响声。不大,但很清晰,因为除了它和风声,这无人的山谷再无任何其他的声响。牛羊早已止步与三道桥前,绿树也已在五道桥前回首,向着白云,向着蓝天前行的,只有我,和我的心灵。

回望只为想寻找来时伴侣,但牛羊和树木已然不见踪影。山石虽坚却无情,掩埋了来时道路;蓝天虽美却无义,它是如此的静,静得无声无息。不知此时飘过的白云是否还是来时头顶的那一朵,但我知道此时我所拥有的只有它。

终于到六道桥了,这是通往冰达坂,通往吐鲁番的桥。虽也是六座桥中最高、最险的一座,但幸福的心情让两旁交错的怪石和险恶的地形,都成了眼中的风景。只需留意光滑的坡陡和狭窄的桥面。桥下虽不见水流,但隐隐的水声,和从深渊飘出的阵阵寒气,还是会让人打上个冷战。

此处的山就像是端庄的砚台,迎合着四季风雨的轮番研磨,直到彩逸光流,倾泻而下;又如同纯真的宣纸,欢喜地承受大自然的每一落笔,笔笔都是天意,自然铸就的生命之笔没有败笔。

我们从来不肯、也不甘隐忍,永日经年竭力地在人前欢腾、炫耀,为何不去看一眼大山,看所有的欣荣从他的深处发芽,无论怎样积极地向天攀缘,终于还是回到了它的怀中,出世、灭亡、消融,最后积累成他最深厚的底蕴,生也热烈,死也从容。看吧,它已在远方微笑,带着那份永恒的宁静和圣洁的白雪。
图文编辑:陈志诚(厦门市规划院援疆干部)
来源:吉木萨尔县零距离
—END—
